南航学生赴北京探寻北京胡同
通讯员:陈梦洁
实践目的:
总是在电视里看见北京胡同,里面居住的居民总是在傍晚时分拿上一个马扎和一把蒲扇,相约聚集在道口聊天,也经常可以见到在一棵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大树下有许多老人和小孩在乘凉。这是我们印象中的北京胡同,怀着这种对北京胡同朦胧的好奇感,我们一行人踏上了探寻北京胡同和胡同生活的实践之行。
实践过程:
7.22日,团队开始了首日的探访行动。当我们第一次踏进西交民巷的时候,胡同是庄严的,围墙很高,墙是灰色的,大门口几个保安在站岗,道路上很多交警在指挥,这里处处透露着庄严大气的感觉。这使我们有些恍惚,因为印象中的北京胡同应该是车铃声声,吆喝阵阵的。但随后当我们慢慢的向鼓楼方向走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印象和现实重叠了起来:胡同两侧的墙边有着老旧的感觉,整个胡同给人一种古朴的氛围,身旁时不时穿过一辆自行车,推着三轮车卖东西的大爷也时常可以见到,两个老爷们挺着啤酒肚操着京片子,大声谈论着这附近发生的事。我们期待的北京胡同便是这个样子,节奏很慢,是北京这座快节奏城市里的一方净土。
当我们一个个胡同走过去之后,我们发现北京胡同的命名其实是有说法的。就像“成贤街”,古代著名教育机构国子监就在此条街内,故得名“国子监街”;而“白米北巷”则是因为之前这里以贩售白米而得名。胡同命名的故事性让我们更想了解这条胡同的历史。
随后几天我们继续在鼓楼,地安门等地方附近的胡同展开实践,而随着探寻的深入,我们发现北京胡同可以有许多种风格样式:既有充满了老北京味的方家胡同,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五道营胡同,更有庄严大气的西交民巷……在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共探寻了40余个胡同,而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胡同带个我们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实践总结:
4天时间,我们走完了40余条胡同,每一条胡同带给我们的都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觉。北京胡同可以是他最古朴的样子,居民们在里面安心生活,白天家里的院子大门敞开;也可以是现代的,摇身一变变成后海那样的酒吧一条街。胡同是老北京的一种写照,记录着北京的历史,也随着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成了不同的样子。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总会被尘封,而新的故事总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续写,北京胡同也是如此。之后的胡同会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我们心里,车铃与吆喝声一直没有变,那就够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9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