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实践心得——魏文婧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能源院 作者: ♚ Akoasm ♥

在6月中旬的时候,我在“青海老乡交流群”里面看见有人想要组队做关于“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所以我就参加到了这个队伍当中,想要深入的了解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的是乐都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花儿”。

我们活动开始的时间为七月十日,七月十号我们相聚西宁商讨事宜确认分工,参观了藏文化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闭关),然后开始各自的任务。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到“花儿”,我们乐都人总是把瞿昙寺和“花儿”联系在一起。瞿昙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背依罗汉山,面临瞿昙河,北傍松花顶,南望照碑山,是一组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群。自明洪武年间创建迄今,已历600多个春秋。这座寺,以雄浑古朴、文物珍贵和拥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巨幅彩色壁画驰名西北,被信仰藏传佛教的藏、蒙古、土等民族景仰为佛教圣地,迢迢远来,进香朝拜;也是青海省最著名的花儿盛会区之一。据说,瞿昙寺创始人三罗喇嘛选择这块圣地时,罗汉山松柏参天,瞿昙河畔杨柳荫浓,一泓清泉流于石山,水光接天,明彻半壁。三罗面对灵地,歇杖憩息。临行时忘携禅杖,回去取时,禅杖已在泉边扎根生长,后来就成为象征高?的珍珠树。寺的正门叫山门,宽三间,面积150平方米。在前院左右两侧分布着两座御碑亭,藏语叫“四门碑亭”。院西侧还建有金刚殿,他是前、中院的分界和过道,十分幽雅。瞿昙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族姓,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瞿昙寺始建于139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保存的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自建寺以来,得到明王朝历代皇帝的高度重视,明13代皇帝中就有7位皇帝为瞿昙寺下达敕谕,颁给金、银、象牙图章及封西天佛子大国师等。瞿昙寺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青海省第二大胜迹,也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里风景幽雅,山水宜人,寺院依山傍水,总体布局为一长方形,占地1.5公顷。虽历经600余年,该寺古风犹在,被誉为“乐都小故宫”。

为进一步展示河湟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展示河湟文化艺术,打造河湟花儿品牌,实现多元化文化的融合,用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增加群众的业余活动,由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主办,乐都区文体旅游广电局、瞿昙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乐都区瞿昙寺花儿会将于农历六月十四、十五、十六(2019年7月16日至18日)在乐都区瞿昙镇朵巴营村隆重举办。

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对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一步的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2007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遗”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遗”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党十七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7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我先行,安全意识驻心中——“艺路相联”实践队在兰溪灵洞乡

7月7日13:30,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艺路相联”暑期实践队结合“春泥计划”,在兰溪市灵洞乡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卫生与安全”主题课程。本次课程由实践队队员姚悦、赵家洋讲授,36名小朋友…… 沈世豪 祝晨宇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艺路相联”暑期实践队查看全文 >>

砥砺奋进七十载,栉风沐雨谱新章

“艺路相联”实践队结合家门口的夏令营活动,邀请灵洞乡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支部书记包海富老先生,结合灵洞乡党史讲述了他与灵洞乡的故事。7月5日14:30,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艺路相联实践队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3月份顺利开展兴趣课堂活动

2025年3月,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在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天桥区泺口服装城和历下区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顺利开展了…

撕下标签,做不被定义的她

本次妇女节线下活动以“撕下定义标签”为主题,聚焦大学生群体,旨在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重新定义自我角色,展现女性多元魅力…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参与管理学校地震疏

2025年4月9日下午5点,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疏散演练,旨在进一步规范地震逃生举措,拓展师生地震自救知…

我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首轮授课活动

(通讯员周新奕杨紫英文禾君)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从“模拟训练”迈向“真实讲台”的关键突破,4月3日,我…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评课会

(通讯员李江容文禾君杨紫英)4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长雅中学行政楼四楼教师阅览室开展第…

最新发布

甘肃学子走访陇南白马人,助力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
总以为灾难会毁灭一切,总以为灾难会打击深重,总以为灾难会让一个地方一蹶不振。一次地震,毁灭了多少家庭,打击了多少人民,也让多少地方陷入绝境,听起来多残酷,但是难道你以为灾难只能带来灾难吗?不,…
化工环保,今朝看我——临淄齐泉工贸有限公司专访
2019年7月20日,青岛科技大学赴淄博市齐鲁化学工业区实践调研团来到了临淄齐泉工贸有限公司的车间,开展第三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残酷的淘汰战每分每秒都在上演。齐泉工贸有限…
走进国家电网,安全牢记心上
经过前几天的入职培训,实践队员们基本掌握了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基本要点,今天又在部门安全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安全培训和逃生演练。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在安全解说员的讲解下,大家首先了解到了…
海南大学“古籍丛中一回首:社会实践团队:笔墨纸砚临摹古籍,拓印年画传承文明
铅字印文以载道,望穿秋月与春风。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队员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华再造善本(续编)与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2019年7月18日,“古籍丛中一回首”社会实践团队对海南省地方文献与古籍部王冬梅…
咸也好,淡也好
最近读到这样一段话,使我受益匪浅:“人生的进程本来就是随缘随机的,有高潮起伏的时刻,也有平淡平凡的时刻。重要的不是面对什么样的时刻,而是能不能随喜随心。能随喜,咸里有咸的滋味;能随心,淡也有淡…
“传承非遗,我们在路上”探访无锡非遗博物馆
“传承非遗,我们在路上”——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参观与考察供稿人: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暑期实践小分队8月13日8月13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位于惠山古镇内的无锡非物质文化遗…
税务实习,尽显团队风采
今天是实践队员在马鞍山地税局实习的第五天,实践队员在老师、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于税务系统及办事流程有了清晰的认知和深刻的实践,对工作的处理也越来越熟练。下面有组图展示实践队员在马鞍山地税局的风…
成长不易
又是一年暑假了,每年的暑假似乎来得那么突然,时间又长,让人欢喜又让人觉得有些无聊,今年的我,想找一份工作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记得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也尝试过自己打工,那时从事的是家教的…
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
暑假闲暇之际,连刷了好几部青春校园剧亦或是甜剧,诸如《最好的我们》《七月与安生》《扑通扑通love》等,看多了亦然觉得腻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狗血,有也只能是令人酸涩不堪的苦果罢了。谁不想拥有甜甜…
海南大学“古籍丛中一回首,文知九曲百舸流”——古籍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行云过尽星河灿,经史子集载千秋。中华古籍是我国古圣先贤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浩瀚的华夏文明;中华古籍亦是中国之精神、民族之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的宝库所在。2019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