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旭/文 广彗冰/图
脱贫攻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治理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与大平台,7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天明镇脱贫攻坚调研服务队为深入乡村,感受改革实况、乡村风貌,来到城固大草坝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实地参观访问当地生态特色养殖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本应属于江南水乡的安逸乡村景象,如今在关中平原变成了现实,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从生态养殖作为出破口,探索出一条彰显当地特色的稻田养蛙技术脱贫之路。
探索新路,优化产业,学得来的新模式
为积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当地街道办事处以大草坝村作为试验点,打破常规模式,自2018年10月开始探索稻田养蛙模式的致富之路。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管理近百亩土地,对土地进行利用改造,投入大笔资金,引进稻田养蛙技术,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由上至下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当地产业模式,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技术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日益成熟。
现如今大草坝村的立体种养产业已经完成水、电、渠、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水田中的稻、蛙、鱼、鹅主题混养已经出具规模,运行良好。大草坝村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20个,投放黑斑蛙900多万只,鱼3000多尾。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步入养殖基地水田深处,实践队员们参观田间地上齐备的配套设施,感受着独特的田园体验。
绿色立体,高效循环,水田中的大学问
“简单来说,稻蛙共生养殖就是利用这样的高效循环,以最生态的方式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鱼类可以利用蛙的排泄物,同时蛙和鱼的粪便同样能对水稻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这就是生态一体化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到。因为这样的生态循环更让蛙肉、鱼肉、水稻质量显著提升,大草坝村的鱼蛙生意在旺季往往供不应求,同时负责人也说到养蛙产业对于传统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显示出了更好的弹性,水田生态系统对于雷雨、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可是更好的适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草坝村淳朴的村民可能对于这一点感受更深,在这里蛙鸣稻香就是金山银山,少一分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多一分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这一方面来说,大草坝村赶在了时代的潮头,从生态农业到特色养殖,从绿色高效到和谐共生,大草坝村走上了一条与生态谋福利,与环境共存亡的康庄大道。在阵阵稻浪中做出了大学问。
收益联结,致力扶贫,一起走的致富路
在当地负责人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该村该项目同样也是大草坝村扶贫互助,引领脱贫的“一村一园”项目。一方面,养殖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从物资采购到田间管理再到产品链条,该项目解决了当地人口的部分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服务家乡。同时在未来,随着生态农业,立体养殖的更大程度的推广与成熟也必定会吸引一些外来资金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为解决脱贫攻坚,养殖合作社与许多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建立资产性收益联结,实现了每户每年按照配股分红。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示范园+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基本构成。大草坝村的政策红利向农户与贫困户大力倾斜,在医疗教育、交通运输、住房改造等方面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优惠,带动了全村4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眼界要远,看得见现在,也看得见未来。大草坝村深刻的贯彻了这一理念,经济增长是绿色的,共同富裕是生态的。稻蛙共生养殖模式给实践队员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反思,生态安全与实践队员们的专业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草坝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一片“稻香蛙声”中走上了致富路,做出了大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