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财学子三下乡:心系故道凝聚智慧,勠力同心再续生机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作者:胡阳

乡村旅游建设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建设的发展进程,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路,筑梦砀山红”小队成员于7月10日来到了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并通过对当地居民以及政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近况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砀山县黄河故道地区素有“皖北江南”的美誉,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乌龙披雪”、“故黄映雪”、“梨树王”等10多个自然景点。近年来,以其纯朴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受到县内外游客的青睐。这里,蓝天与绿地相呼应,更显出显出黄河故道的古朴。

“这里边春秋季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来玩的游客也很多,但其余的时期人就很少了。”“我在这里生活里几十年了,对这边的发展还是很清楚的,近几年游客量变化不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边的基础设施太差了,而且吸引力不够。”“旺季的时候,这里会举办很多活动,比如马术比赛,武术,马拉松大赛,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这确实很吸引人的。”这是当地居民对于黄河故道近两年旅游状况的回答。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交流和问卷调查,团队成员结束了上午的第一项任务,随后,分别来到了来到了官庄坝镇和砀山县政府旅游局,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正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旅游业以黄河故道为例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旅游业发展现状-—沧桑故道初显生机

黄河故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物阜民丰的砀山县因黄河故道更加闻名遐迩。砀山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体育运动+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在每年的梨花观赏节和酥梨采摘节,黄河故道两岸游人如织,人们陶醉于斗鸡斗羊,武术,唢呐,四平调,蓝印花布等富含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展演之中,再加上“蟠龙湖公园”“鳌头观海”“故黄河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点缀其间,黄河故道旅游带宛若一串绚丽的珍珠,将砀山这片沃土装点的分外妖娆。尤其是近两年,以黄河故道天然景观为依托举办的国内最高级别的国际马术二星级耐力赛和国际梨园马拉松大赛,吸引200万人次参与,更是给砀山的黄河故道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优势得天独厚,遗产得以保留

在与官庄坝镇民生办的张冬冬主任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宿州境内砀山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砀山县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拥有黄河故道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其次,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果海梨都,花海绿洲”的砀山“梨花节”,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节。最后,生态环境好。故道两岸多以农业为主,加工农副产品,工业项目少,污染源少,是发展生态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

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基于黄河故道为例,相对于本地的旅游景点区,实践队员在官庄坝镇民生办的张冬冬主任的介绍下,了解到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张主任指出,“首先,政府能给我们的旅游项目提供的帮助主要是政策方面的支持,比如优惠政策等,可以向旅游项目多加施行。其次就是土地,需要鼓励政府加大投入资金和担保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服务力度。第三,基础设施的改善,绝大多数果园内沟、渠、路、桥、电等配套设施较差,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很低。最后就是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引进旅游方面的人才,促进旅游项目专业化和区域化。”

目前,乡村旅游建设中还存在某些不足,以黄河故道为例,故道沿线交通水平尚需提升,现代高效农业未形成规模优势,以农副产品为资源的龙头加工企业偏少,不能较好带动本地农业发展,并且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主要是基础设施薄弱,宣传力度不大,引进人才缺失等等,相对于这些问题,以上张主任则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相应的建议。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建设进程和发展对策,“乡村振兴路,筑梦砀山红”小队于7月9日下午来到了砀山县政府旅游局深入了解情况。

探访砀山县政府旅游局

团队成员赴砀山县政府旅游局,在与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邵旸晞主任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近几年的旅游发展规划,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本地的旅游资源,下一步发展规划以及表示以后会将工作重心放在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加强文化旅游基本设施建设、加快进行砀山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及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五大方向上。

同时,邵主任强调:“砀山县将重点推进宿州境内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把水利、交通、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前期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水不畅、路不通、地不肥’的问题,全面贯通水系,加快路网建设,大力推进道路建设,全面提高通达能力。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合理布局果园示范区,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黄河古道的独特优势,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文明示范带,惠及两岸百姓。”

“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通过一天的实践活动,“乡村振兴路,筑梦砀山红”小队深刻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很多简单的问题在落到实处之后会产生种种困难与挫折。但与此同时,队员们并没有感到畏惧和害怕,只有在风浪中与大海搏斗过的水手才会正在成长。而困难也会促进我们成长,队员们队我们的实践活动充满了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4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财学子三下乡:调查农村垃圾环境污染治理

7月13日早上八点,绿水青山小分队一行四人乘车出发前往安徽省怀远县古城镇的村子准备开展农村垃圾污染以及治理措施情况的调研。辗转几种交通工具,终于在11点到达了古城镇人民政府。和书记…… shily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我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首轮授课活动

(通讯员周新奕杨紫英文禾君)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从“模拟训练”迈向“真实讲台”的关键突破,4月3日,我…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评课会

(通讯员李江容文禾君杨紫英)4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长雅中学行政楼四楼教师阅览室开展第…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追“锋”行动,“益”起向未来

一、【活动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青春正能量,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追“锋’行动,…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召开新一学期学生社团工作会议

为明确新学期社团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社团管理水平与活动效能,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于3月12日中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闽南科技学院校青马工程召开培训会

为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最新发布

江苏大学生走进武乡李峪村:倡导垃圾分类,共创绿色家园
垃圾分类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模式,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给生态环境、财政支付等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学在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乡,能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到延安我感觉非常的荣幸。7月19号早上我们到达延安,一到这我们就能看见四处的标语,可见这里党建氛围非常浓厚,并且我下车就感受到了延安人民的热情。我们在延…
砥砺前行筑军魂 峥嵘岁月忆八一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进行的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于2019年8月1日落下帷幕,同时这一天为八一建军节,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在山口村小学举办了暑期夏令营文艺汇演以此来向伟大军人致敬,祝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传统文化之行:舌尖上的川菜
2019年7月30日,今天是化学与药学院赴成都传统文化调研服务队行程的第十天。早晨,全体队员于九点半在青羊区宽窄巷子集合完毕,分两队分别对宽巷子与窄巷子进行调研,虽然时间还很早,但人流量已经很大了,这…
学习延安精神,争做新时代石油人
实践队员正在讲解延安革命故事延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三大教育基地,她的历史文化感厚重,是一个令人十分向往的地方。当我走近延安时,一种沁入骨髓的敬畏转变为一种发自内心…
【追随古人遗迹,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响应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继承和发扬西农“诚朴勇毅”的实践精神,2019年7月24日上午9点半,化学与药学院赴成都传统文化调研服务队于成都博物馆外集合,在队长的带领下进入馆内进行参观调研。成…
江苏学子走进红色武乡,重温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
安徽财经学子三下乡:心系故道凝聚智慧,勠力同心再续生机
乡村旅游建设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建设的发展进程,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路,筑梦砀山红”小队成…
伯藜支教‖常识虽小 却很重要
“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些普通的知识、方法或窍门。常识虽小,对每个人生活上的帮助却是实在而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使生活更便捷舒适。正是…
“忆峥嵘岁月,做时代青年”——安徽财经大学赴上海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
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7月10日至14日,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我心向党好青年”红色教育实践小分队赴上海黄浦区、宝山区,于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中央旧址、中共一大会址以及淞沪抗战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