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椪柑园里沙沙声,产业振兴随风来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作者:leishulin

“在椪柑合作社成立之前,我们村总共有155户贫困户,共649人,在成立农村合作社之后,我们村成功脱贫153户,贫困户只剩下2户7口人。” 甘溪桥村第一驻村书记段书记望着漫山的椪柑树向队员们感叹道。 7月18日,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翼”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甘溪桥村,感受泸溪特色农产业发展力量,助力泸溪椪柑产业发展。 用小小椪柑书写的产业振兴方 山路蜿蜒,大巴缓缓而上,湘西的山地地形便悄然体现在了大巴的走势之中。一下车,甘溪桥村第一驻村书记段书记便带领队员们走向椪柑园。由于椪柑多利用山坡地种植,椪柑园便藏在了这群山环抱之间。山间小路,青苔漫布,显得分外宁静,忽而一个转弯,依山而建的椪柑园便出现在了“工翼”队员们的眼前,段书记和队员们不禁驻足,立坐于石阶上。望着漫山果实,“工翼”队长叶鑫向段书记提问道:“咱们村为什么会选择种植椪柑呢?”段书记表示,椪柑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山地的影响,因此留村农户基本全部投身于椪柑种植,以劳务输出为主。 以问题效益推动的生产改良策 沿石阶继续往上,段书记不禁回忆起18年造成全村椪柑经济效益低下的那场冰灾,椪柑树或冻死或冻伤,损失十分惨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工翼”队员们了解到,正是这场天灾让甘溪桥村推开了管理革新的大门。村里开始针对不同品种椪柑的生长需求,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与研究方向,并在园区内设立相应提示牌,大程度上改良了椪柑种植方式,提高了椪柑生产效率。“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椪柑生产合作社,力求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段书记向“工翼”队员们解释道,“椪柑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的前、中、后期给予椪柑种植户各种帮助,让其种植椪柑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继而走上脱贫道路。 ” 为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当地情况,“工翼”团队分为7组进行入户调研。在与农户们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年轻人在农业收成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外出务工,因此,椪柑种植的 “重担”便落在了村内老人们的身上。在走访过程中,一位老人在谈及椪柑时眼中透露出的无奈,令队员们难忘。“娃们看啊,都死了。”老人指着家门口山上的那块枯黄叹息道。据了解,老人的一儿一女都在外务工,家中老人除了要带孩子,首要工作便是种植椪柑,冰灾的突然来袭,导致家中入不敷出,并未加入椪柑生产合作社的老人,作为个体农户的代表,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更为脆弱。 用产业振兴托起的脱贫攻坚战 “还是要让村民的思想转变,脱贫战才能打下去。”段书记表示,村民的思想保守,对农业新品种的抵触,农业技术的匮乏,农业素质的低下始终将农业创新挡在了门外。如何增加该农业发展优势,如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成为了“工翼”队员们讨论的重要问题,此外,针对椪柑的销售过程,队员们还提出要注意包装问题与运输问题,只有降低了椪柑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方可在大程度上提高利润。 就上述问题,队员们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深入探讨。“椪柑产业是因地制宜的产业,但是不能够仅仅根植于县域。”队员们认为村庄要发展,就得真正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是要将年轻创造力吸引回乡村进行农业创新,“走出去”便是要以网络信息为市场窗口导向拓宽椪柑销路,将村内椪柑带往各地。 “工翼”团队副队长谭静表示,甘溪桥村的乡村振兴寄托于产业发展,而且产业发展寄托于那小小的椪柑, 村内贫困户数量的减少,经济收入的增加,道路的翻新,都在诉说着甘溪桥村的振兴力量。而团队会将调研情况好好整理并进行反馈,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能量,让甘溪桥村真正走上脱贫道路,让村民实现小康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三下乡”感悟:在实践中磨砺团队
费斯泰洛奇曾说过:“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和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
鹤岭镇专访
2019年8月14日上午七点半,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调研团在南门集合,准备前往鹤岭镇采访皮影戏传承人和附近村名,以便更好的了解皮影文化,方便他们的调研。在采访皮影20代继承人吴升平爷爷时,爷爷说话特别…
“三下乡”感想:特色产业里体味多彩乡村
伴着细雨微风,带着沉甸甸的使命,我跟随湖南农业大学“工翼”团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三下乡”不仅带给我不少的锻炼而且让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让我思维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转变的。前期准备时…
三下乡感悟:起风了
这个夏天的七月,来的格外悠扬。八教南门外和着新时代的雨滴,怀着乡村振兴的欢愉,我们风雨里出发,一路沥雨淅淅,纷扬着新时代的浪漫!二十几个人,一个目的,五个小时的车程,心间满满的是甜蜜和期待。7…
你说,我拿什么还你,泸溪
“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柔情中带着些许英朗的泸溪风光跃然纸上,令人向往至极,得幸,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工…
“绿伞”在行动,垃圾分类我在行
7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生如夏花,凯旋而歌”团队“绿伞行动”小分队来到泰州市海陵区莲花四号区开展“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垃圾分类活动。此次实践活动联合泰州市联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师范大学“铭记劳之本,面向新征程”苏南苏北小学生参与劳动现状调研实践活动成功开展
2019年8月14日,南师大教科院学生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铭记劳之本,面向新征程”苏南苏北小学生参与劳动现状调研活动顺利结束数据收集工作。本活动基于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探访工匠精神,共建绿色矿山
为进一步从设备使用、人员观念、技术创新、矸石山治理、采空区治理等方面具体了解兴隆庄煤矿节能减排和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8月3日,矿山节能减排实践调研团成员与“大国工匠”高兴亮师傅及牛立然等三位…
湖北学子开启寻梦之路,探访贵州遵义八卦村的红军墓守护人
筑梦青年实践团一行7月1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八卦村胜利组,距离村民徐乾坤家门口20多米,是五座无名红军墓。清明节和中元节,徐乾坤和其他村民上祖坟时,都要给这五座红军墓烧纸、上香。“这几座…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赴上海企一实践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与认识,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7月10日至8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上海企一照明暑期实践队”一行9人,分为两批,先后来到上海企一照明有限公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