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节点近在咫尺,而确保可持续就是我们跨过节点后首要考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闽宁青锋实践队在依托现实把握时代的前提下,以“全国扶贫脱贫典范”宁夏闽宁镇的主要村庄—原隆村和木兰村为主要实践地,通过社会实践调研的方式,探求闽宁镇在未来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政策落地,做到各项措施落实到人
闽宁镇自建立以来,实行了诸多扶贫政策,而精准扶贫政策与促进政策落地的保障措施相结合,更是闽宁镇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的主要原因。 二十三载夙兴夜寐,二十三载点沙成金。 二十三年过去了,闽宁镇当地村民的家庭人年均收入逐年增长,远超我国的扶贫标准,成为我国扶贫攻坚典范。
闽宁青锋实践队先后拜访了宁夏银川市社会科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以及闽宁镇原隆村村委会,全面了解当地扶贫政策的内容及发展状况。 并于2019年7月25日深入走访闽宁镇原隆村,与村民开展问卷及访谈调研。 “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啥都么,但政府在我们最为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贷款,提供了地,还为我们建好了房子。如果没得政府,我们可能现在还吃不饱,穿不暖。”原隆村的一位村民如是说。
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们热切交谈。 “这次的原隆村之行,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校不曾拥有的经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肩上所背负的担子很重,渴望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会时刻不忘学习,并且抱着‘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扶贫路上怀着信心和期盼的同时,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力量。”
强化产业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产业扶贫是“真脱贫、脱真贫”的关键,是“扶智扶志”、培育内生动力,从而摆脱贫困的根本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闽宁镇大力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作为龙头企业的立兰酒庄和贺兰神酒庄亦在其中。宁夏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暨厦门大学宁夏校友会会长的卢大晶先生向队员们介绍了宁夏在种植酿酒葡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也是闽宁镇选择其作为龙头产业的重要原因。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闽宁青锋实践队于2019年7月24日来到位于永宁县的宁夏沙泉葡萄酿酒公司实践学习。其首席葡萄酒品鉴师田丽敏老师带着队员们领略了五千多亩酿酒葡萄种植地的广阔风光,参观了葡萄酒的发酵车间和罐装车间,了解了葡萄酒从生产、加工到最终包装出厂的全过程。据卢会长介绍,梦沙泉酒庄每年能为宁夏当地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解决若干人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当地人的充分赞许与肯定。不仅如此,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梦沙泉酒庄每年都会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从贫困的根源出发来解决问题,促进产业扶贫模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从根本上防止脱贫后再返贫现象的发生。“我刚来到闽宁镇时,那里只是一片荒地。现如今也拥有了大片的葡萄林,这都是大家一点一点地靠双手夜以继日奋斗出来的”,正如银川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李文庆先生所说的那样:“经济发展,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实践队员表示:“在这次行程中除了一望无际的葡萄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震撼外,最感慨的就是听田老师和卢先生回忆从前。闭上眼,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葡萄林蜿蜒着艰难地一寸一寸地覆盖黄沙土。这其中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蕴含着无数关于‘脱贫’、关于‘发展’的希望与梦想。”
培育内生动力,聚焦青年人才扎根闽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闽宁青锋队于2019年7月25日前往了被誉为”宁夏社会科学智库”的宁夏社会科学院参观学习,队员们在社科院研究员的帮助下了解到了诸多信息。在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原隆村已建成了园艺村文化活动中心主体;高标准建成了三个文化大院;新培育秦腔、书法、广场舞3支文化队伍,实现了村村有文化队伍、人人有文化可学。队员们走访原隆村之际,恰逢村里在举办一场盛大的书法会,队员们有幸亲眼目睹并感受了原隆村真实的文化氛围。
“文化才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看着村民们热情地参与到村文化队伍中去,在书法会中分享交流心得体会,我们也不禁高兴起来。头脑中的贫困已然被搬动,那现实的贫困就更加不堪一击了”,实践队员们在了解并实地体验村中的文化氛围后发出感叹,“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培育内生动力,只有摆脱惰性思维,为自我谋幸福、创利益,才能使可持续发展变得真正有意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地区,富民兴邦的根本始终在人才。实践队员表示:“以前总以为扎根西北的人才离我们很遥远,而这次带领我们队员参观梦沙泉酒庄的田丽敏老师就是被新华网誉为‘扎根在宁夏的一棵葡萄藤’的那位女士,在和她的交谈中我们实实在在了解到了扎根西北的青年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奉献以及付出后有所收获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当今闽宁镇得以脱离贫困,正是得益于一位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有志人才。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人才储备,提升人民文化水平;当代青年扎根西北,满腔热血,造福一方。可以说,闽宁镇的未来一片光明!
“没有闽宁协作,没有福建人敢拼会赢的奋斗精神,就没有今天的闽宁镇。”宁夏社会科学院的处长郑颜卿如是说道。扎根宁夏的厦大宁夏校友会会长卢大晶、“干部挂职”“人才交流”的隆德县副县长马龙、毕业于厦大工作于宁大的艾萨……他们都是福建人在宁夏扎根奉献的缩影。他们见证了闽宁协作的一步步脚印,也经历了两省区融为一个紧密的情感共同体、“闽宁”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的全过程。现如今,“闽宁”一词已经有了跨越山海的宽阔定义。
闽宁青锋实践队聚焦于2020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发展问题,致力于研究在“后20时代”如何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以及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从国际范围以及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政策落地、产业扶贫、培育内生动力三方面将成为脱贫不返贫的重点难点。在从政府到基层的深入实践中,闽宁青锋队对闽宁镇的了解更进一步,对脱贫不返贫的三个重要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将以丰硕的实践成果作为出发点,以贫困地区的健康发展为落脚点撰写调研报告,以望为闽宁镇及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为闽宁镇的长远发展尽一份力。“新时代,面对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闽宁两省区山海携手,必将共缚贫困苍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