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情系三农 湖北高校学子为应城糯稻“把把脉”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单文琪 杨泽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为了更好地深入基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助力农村脱贫攻坚,7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四人在辅导员刘欢的带领下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黄下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此行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农村,在观察当地糯稻生长情况与加工水平的基础上,与黄下村村委书记黄小军、当地米业公司主任林小成进行了深入交流。

应城市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长年雨量充沛。受益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应城糯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品质好,出酒率高,是绍兴黄酒的首选原料。

到达村委会办公室以后,黄小军就带领团队成员出发参观了当地的糯米基地。随处可见成片种植的糯稻,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以及并不发达、仅容一辆拖拉机通过的小路,是团队成员对该地的第一印象。黄小军表示自2006年以来,黄下村就与当地米业公司以及绍兴酒厂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陈河镇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建立了专门的糯稻种植基地,基地总面积35000亩,其中自有基地20000亩,合同基地15000亩。当地村民按照一定的种植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主要的种植品种为鄂荆糯六号(籼稻)和宜优香糯(粳稻)。

近年来,黄下村糯稻生产已由过去的分散布局到集中连片合作建基地,糯稻销售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期。然而随着糯稻加工收购企业单一化的垄断趋势,农民在商讨糯稻价格时更加不具优势,因此收割后的糯稻销路有待更好解决,产业发展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经过小组讨论,团队成员王婧怡提出启发性思考,如果可以从源头降低农户成本,譬如利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优势,结合相应转基因技术,以更低的价格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种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善团队的调研资料,深入了解当地米业收购实情,队长决定带领团队动身前往当地米业公司。向黄小军询问了米业公司的所在地址后,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宽敞的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大型自动化糯米脱壳设备。林小成向团队成员介绍道,公司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优质原材料以后,先进行机械化去皮,经过包装、运输后最终定向销售到绍兴酒厂。同时该公司作为应城市比较大的稻米收购公司,也承担着稻米相关检查工作,能够保证每一颗稻的安全有源头可追溯。在交流过程中,林小成惋惜地说,当地农民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滥用化肥导致糯米基地的土壤贫瘠化。越是贫瘠,农民就越想要施用更多的化肥,这不仅使糯稻种植的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糯稻品质的下降。当地米业的收购价格也受市场调控,根据糯米的品质自然会有波动,近年来的确呈现出下降趋势。针对米业公司面对的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团队成员王婧怡以京东智慧农场利用精准计算循环使用化肥成功转型的例子,为应城糯稻改良提供了一条思路。京东使用无人机切入农业全产业链,对水源、土壤、气象、病虫害等因素的全程监控,让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规范起来。但是,无人机的使用初期必将耗费更多成本,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林小成更期望华中农业大学有关专家能够从专业学科的角度,在应城糯稻种子质量提高、化肥污染减少、耕作模式优化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

最后,团队成员郑术杨总结到:“通过对糯米基地以及当地米业公司的实地走访调研,我了解了当地糯稻的实际产销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更明白了农村发展、农民脱贫的关键问题所在,对自己作为青年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持‘勤读立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助力农村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奋进新时代,再创新高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黄燕梅 黄泽汉 梁 桂林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觅南京非遗文化 访城市发展新途”――“美丽中国”寻访实践团队
觅南京非遗文化访城市发展新途――――中北学院外语系1802班举办寻访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关键词:外语系1802班寻访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8月5日下午1点,中北学院外语系1802班外语系小分队赴南京,举行…
观扁担精神纪念馆有感
观扁担精神纪念馆有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扁担精神纪念馆。“扁担精神”诞生在太行山中的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石板岩…
人工天河红旗渠
人工天河红旗渠上世纪60年代,为彻底改变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状况,在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及县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林县十万开拓者,历经十年,风餐露宿,克服了物资匮乏、资金缺乏、设备落后、地质条件…
忆红旗渠
回想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河南安阳林州对红旗渠的参观,又让我感叹起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
南京工程学院暑期调研走访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为增进校企交流,听取企业用人需求,了解校友及实践学生工作情况反馈,更好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7月10日,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就业工作辅导员和暑期实践团队学生一行走访了国内…
采访往日修渠老人
采访往日修渠老人今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庙荒村,采访了曾经修渠的两位老人。一开始,我们向两位老人简单介绍了自己…
南京工程学院“白云黑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举行土地资源利用调研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7月16日至22日,机械工程学院“白云黑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在校园、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地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土地资源利用调研活动。随着时…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帆领航“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丰富小朋友们的爱国知识,激发小朋友们的爱国情怀,8月14日上午9时30分,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帆领航理论普及宣讲团进入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明星社区,开展了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建…
红旗渠精神源远流长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
华农学子赴酿酒厂觅绍兴黄酒的前世今生
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八人前往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酿造一厂进行调研。这是中国最大的手工酒酿造基地,占地面积120亩,年产2万吨绍兴黄酒。“做诚实人,酿良心酒。”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