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国家。事实上,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整个社会一直在做的工作。”市住建局科长于盛涛对到来的调研队说。7月15日至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无废威海”调研实践队赴山东威海调查当地“无废城市”模式建设发展情况,以环翠区为调查起点拉开了暑假社会实践的帷幕。
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想追随总书记的步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团队成员说。前往威海市,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垃圾回收处理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全面发展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参观走访了环翠区附近各小区、环翠区垃圾转运站、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市环保局、市住建局。
(实践队员在社区问卷调查 朱牧摄)
走进环翠区附近各小区,大部分小区内设置的旧衣物投放箱吸引了团队的目光。旧衣物投放箱的使用为小区居民处理旧衣物,回收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环翠区垃圾转运站,通过与负责人的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威海市设立了一批智能资源回收房,对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产生了极大地改观。团队成员来到智能资源回收房,亲自体验 “吃进垃圾,吐出钱”的智能回收方式。深刻感悟“实现垃圾零排放,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实践队使用威海市智能垃圾回收房 陈蔚摄)
实践队又深入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在处理厂科普馆内参观学习了固废处理过程以及固废方面的知识。体验4+1”分类模式,固废处理四步走模式,惊叹于科技的发达程度之高和发展速度之快。固废处理实现固体减量95%、液体零排放、气体进零排放,生产的电能、热能、工业水、建材和金属重回城市,变废为宝,可谓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无废城市”标准。
(实践队前往固废科普馆参观学习 陈蔚摄)
“无废威海”的建设离不开相关机构人员的奋斗与奉献。走访市环保区与住建局,同学们与机构负责人深入交流当前“无废威海”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共同探讨,为该模式的发展献计献策。“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耗时,像上海制定垃圾分类相关管理条例前后花了七年时间。”于科长表示。在国家下达的文件中提出,到2021年3月底前,形成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经验。市环保局环境宣教中心副主任李润表示,威海市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同时结合威海市自身特点推出符合威海的“无废城市”模式。目前政府也正在制定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方案,方案制定出来后,也会尽快实施执行。
(威海市环保局采访后与李主任合影 工作人员摄)
经过前期的参观学习,根据“无废威海”目前建设情况,结合专业背景,队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先后进行线上线下调研问卷的发放、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等,就居民对“无废威海”建设的了解程度和发展情况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最终,团队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三万余字调研报告,针对“无废威海”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