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烈日依旧骄傲地俯视着大地,为真切了解非遗传人,感悟学习匠人精神,安徽师范大学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提早出发,拜访古镇非遗传人丁政权。队员们远远地就看到一个身影,笔直地立在丁政权的羽扇展览室门口。走近些,满头大汗的他立即笑着迎上前来,嘴里不停地说着:“天这么热,孩子们赶紧进屋来!”
据悉,丁政权被授予“安徽省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安徽省民间工艺大师”“安徽省匠心人物”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头衔,他淡然一笑,表示他只是做好自己的事罢了,其他的都是靠他人的认可才得到的。“这其实是大家的功劳。”丁政权挥了挥手说道。
“3年的军旅生活塑造了现在的我”
说起对他如今的非遗成就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丁政权毅然答道:“3年的军旅生活塑造了现在的我”。除了强身健体,他强调从军经历培养了他的人格三信,分别是“信仰、信念和信心”。
从军时,担任市委市政府警正班班长的他,亲身体验过党和政府的安定有序对整个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性。他一脸严肃地对队员们说:“‘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绝不是口号。这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信仰,是我们中国人做事的底线!”
丁政权向队员展示手机里珍藏的从军照片。通讯员 何华东 摄
丁政权还表示做事须先立人,做事须不怕事。“老老实实做传承人,实实在在做传承事”是他的信念标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他的信心表态。他强调两者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的感召,更要化作实际行动的指南。出于对国家的信仰和责任,让他选择成为非遗传承人,但后两者才是让他能几十年坚守在这条道路上的定力针。丁政权话音刚落,掌声情不自禁地响起,久久才停下。队员杨沛昀感叹道:“军人真是一个神奇又神圣的职业!做得好军人的人,在其他任何岗位上也会是一个佼佼者。”
“产业商品”“文化商品”
“丁政权可是我们三河羽毛扇的大功人呀!没有他,恐怕你们这些外地人不会知道它嘞。”团队在采访三河古镇居民,谁对三河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最大时,得到最多的答案。
据悉,坚守“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母亲文化”的丁政权是最早发掘三河羽扇非遗文化的识珠者,被授予三河羽扇“第一传承人”的称号。丁政权介绍道,三河鹅毛扇在1991年工厂因管理不善倒闭后,一度被私人小作坊生产,被动等待湖南、江苏等邻近省份商人收购的营销模式大大限制。而且随着电器的逐渐普及,单一的纳凉属性让鹅毛扇失去了大量市场,使得这一技艺几近失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丁政权抓住三河古镇发展旅游的机会,一方面“产业商品”整合分散的作坊,集中资源,统一规范,提高羽扇质量,并为羽扇制作外包装,改善羽扇不易储存运输的缺点;另一方面,注册商标,将三河羽扇品牌化,并提出“文化商品”的口号,强调挖掘商品的文化内涵。“商品只有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淘汰,因为只有文化是有记忆的,长久的。”
丁政权制作的观赏型文化羽扇“双鹰傲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华东 摄
“丁政权是站在了艺术家的高度,用实业家的眼光传承三河优秀历史文化。真切做到了‘传承创新并举,发展弘扬并行’。”队员何华东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一代做得比一代好,一代自然比一代自信”
谈到匠人精神与文化自信,作为三河古镇第三代羽扇传人,丁政权的回答掷地有声。“匠人精神就是热爱、坚持、追求卓越。技术领先,文化自然自信。换句话说,就是一代做得比一代好,一代自然比一代自信。”据悉,丁政权是第一个将“鹅毛扇”创新为“羽毛扇”;第一个将剪纸、绘画、木雕、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羽扇的开拓者。
采访中,丁政权尤其举了毛主席熟读《孙子兵法》,匠心独运,成功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和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古为今用,将中国智慧惠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两个优秀的实例,激励队员不仅要在心底树立文化自信,更要让中国智慧利己利人,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等你们走进社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一定要坚持,追求做到最好。对自己有信心,对五千年历史文化有信心,对当代中国有信心。”丁政权还表示,他传承的羽扇技艺并不是个人占有的,而是属于整个三河镇,整个中华民族的。正是对当代中国有把握,对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有自信,才让他一直坚守这份技艺,传承这份文化。
丁政权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华东 摄
“三河古镇是一个藏宝地,孕育了许多有能力、有创意、有追求的非遗传人。我们团队‘谈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的调研,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正相呼应,与学习各行各业有匠人精神的优秀工作者相契合。希望队员们能扛起青年的重担,向时代的榜样看齐。”指导老师戴和圣在团队总结会议上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0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