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善琏笔厂里的笔工精神 顶着头顶的太阳,烟台大学寄兴书法扬湖笔实践队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赶路,终于到达了湖州湖笔的传统制作发源地善琏湖笔厂,古色古香的大牌坊,牌坊后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四合院中心是一个十平米见方的花坛。花坛中间立着一块巨石,刻着字迹硬朗的碑文《蒙公祭》。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其彰显着善琏湖笔厂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门口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实践队员进入了湖笔的制造流水线,毛笔的制作分为好多步,正如执笔人在不同的屋子里完成着各自手里的任务,从择料到水盆、结头、装套、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的湖笔虽然不大,但这每个大工序又可被分解为少则二三道,大则二三十道的小工序。笔工们只是在实践队员刚进屋时看了我们一眼,然后便低头认真做手上的活了,我们不好意思的打断一位正在制笔的阿姨,想要了解更多,阿姨知道说行话队员们听不懂,便只简单说道“小小笔头上的每一根兔毫、羊毛都是千万毛中拣一毫得来的。就拿我手上的水盆工艺来说,真正要做好,少则三年,多则十载。我们笔工便正是对自己的工作都是从一而终。无论是水盆、择笔,还是刻字,要么不干,要干就是一辈子。”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对自己职业慢慢的自豪感,对湖笔文化慢慢的自信感。实践队员认真的观看制笔流程,最后不约而同的停在了刻字的老师傅背后。老师傅带着老式眼镜,在灯光下,用自己手中的小刀,在面积不大的笔杆上刻下那美丽的汉字。看到实践队员们,刻字的老师傅给队员们介绍说:“现在由于人工刻字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做这些又苦又累的工作,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刻字技术都是由激光来刻字的,很少很少的字是人工刻的。”当刻完手中笔上的字,老师傅拿起笔对着灯光看了看,漏出了满意的笑容。
善琏湖笔厂的笔工们,留在这里守护的是中华名族的灵魂,奉献的是他们整个的青春。老笔工们,进厂时都是靓丽的少女、阳光的帅小伙,但如今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能当时他们都没想过会干这么长时间,但是干的时间长了后,就没再想过要离开。制湖笔是一门有一百多道工艺分工协助的技艺,每一道工序都不可或缺。在一起协作久了,工作之外的生活,大家便成为一个都不能少的亲朋至友。
湖笔厂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时间原因队员们只能了解到其中的一丝一毫。但这些足以震撼到每个人的心灵,愿这一份份手艺有所传承,愿湖笔文化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6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