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志愿者参加“三下乡”启动仪式。 罗雪莹 摄
在我刚加入学校学生新闻中心之前,就总听学长学姐们提起那段跟随学院下乡进行基层调研的日子。“我们呀,每天都熬夜写稿,很苦,但又超爽!”“我在跟随学院下乡的那一个星期里就成功发表了三十多篇的稿子,有很多还被重庆日报也转载呢!”不同的学姐学长都告诉了我同一个信息:下乡调研的过程虽辛苦,可更多的是收获。今年,我也早早地报名参加了学院的暑期实践队伍,想要亲自体验一把“熬夜写稿的快感”。
今年我们的活动目的地是距离学校三百多公里外的重庆万州区茨竹乡,是一个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一路上,我和同行的伙伴都对那个即将出现的地方满怀期待。“你说那里的环境是怎么样子的哦?还有那里的小溪是不是清澈见底,可以直接看到小鱼小虾呢?”“应该是吧,突然变的好兴奋啊!”
在路上,我看见层层叠叠的山脉,还有缭绕的云雾,白色与青翠色相间,让人仿佛置身仙境。早听说重庆是雾都,这回总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望着窗外刷刷刮过的树和行驶过的车辆,我的心里也开始隐隐担心起来,我怕我辜负学长学姐和老师对我的期待,我怕自己写不出稿子给学院丢了脸,我怕……眼前这么想着,望着弯弯曲曲的爬山公路,心里也随着大巴车在碎石路上一上一下的颠簸着。
图为学生记者正在采访扶贫干部。 唐静雯 摄
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随后与带队老师一起去实地采访、调查。第一个任务是采访来自我们学校的荀启明老师。他于今年三月随其他老师一起赴万州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枣木村脱贫攻坚工作助力。近四个月的工作过程,荀老师收获良多。从如何与村民打交道,如何建设干部队伍,以及如何结合枣木村自身的点来进行乡村旅游建设等,荀老师都一一向我们介绍。从一位高校教师到驻村的第一书记,荀老师说这其中也有不少艰辛,但是每当遇到苦难时,他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不想辜负学校对他的信任。在采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位高校教师的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位脱贫驻村干部的笃定与自信。
平时在校园里,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讲乡村的变化,虽偶尔也会提些兴趣但总感觉离自己太远,看不见那绿油油的稻田,听不清那一声声的蝉鸣,感受不到那一阵阵带着稻香的微风。这回跟着学院老师同学一起实地调查访问,我对乡村的了解更加深刻了一些。对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理解,在以前总觉得扶贫下乡都是村干部、乡政府的事情,可现在才知道原来大学生也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实实在在的力量。或许我们没有叱咤过风云,也没有太多社会阅历与经验,可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却能够切实给乡村带来帮助。
“我们做基层的工作,每件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每件事也都是大事。”不仅是荀老师的工作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我也常常困惑自己似乎不是成大器的材料,也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搞不出大事情,可生活的常调似乎就是平淡,偶有波澜不惊。
第一天的“三下乡”经历,是我深入体验、深入了解茨竹乡这个美丽村落的开始,我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茨竹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