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呱呱落地,令每一个家庭欢欣鼓舞,但都将给母亲带来令人无法想象的剧烈疼痛。分娩疼痛,被列为最高级别的疼痛,在分娩各产程中都将持续很长时间,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挑战。而无痛分娩技术,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使用各种方法能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为许多产妇减轻了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障碍。
这个暑期,实践团队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下简称浙妇院),对目前产妇选择无痛分娩的普及现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调研,并向院内尚未分娩的孕妇和望月社区的居民宣传普及了无痛分娩技术,旨在了解目前浙妇院无痛分娩使用情况和宣传普及无痛分娩技术,让更广的人群更正确地了解无痛分娩技术。
浙大妇院与医务人员合影。医务人员 摄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在产科医生崔正慧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浙妇院产科门诊、产后一体化门诊和产一科病区,并对产一科的几位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院内主要使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对于条件合适的产妇,特别是初产妇来说,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剧烈的分娩疼痛,使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增加产力,避免产妇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激动导致的剖宫产。无痛分娩带来的并发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产生的风险大多只是麻醉风险,而事实上硬膜外麻醉所使用的麻醉剂量只为剖宫产的1/5~1/10。
在获取医生和产妇的同意后,我们还向门诊和病区的部分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涵括了已使用无痛分娩正处于产褥期的产妇、已顺产但未经无痛分娩的产妇及正处于不同孕周的准妈妈们。在访谈使用了无痛分娩的产妇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见“打了无痛后几乎就不痛了”、“感觉很好”、“全程都很舒服”的描述,并且大多只存在腰疼的并发症,并无其他不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对于无痛分娩技术,产妇虽会因为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但都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分娩时的痛苦,产后心情也可以恢复得很好。
队员对产科医生进行采访,医生向我们介绍院内无痛分娩的情况。谢霏 摄
队员对使用无痛分娩产后三天的产妇进行采访。钟思衍 摄
相比起无痛分娩的益处来说,目前浙妇院内无痛分娩的使用率大约只在50%-60%,远不及国外已广泛普及的程度,这与国内麻醉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客观条件,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无痛分娩的主观认知程度较低,受传统观念制约影响而崇尚自然分娩、担心无痛分娩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等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全体队员在望月社区中心广场的合影。
队员向居民介绍无痛分娩相关知识,并发放宣传册。潘奕祺 摄
根据访谈和问卷调研的结果及实践前查阅到的无痛分娩相关资料,实践团队制作了无痛分娩的科普宣传手册,在浙妇院的产科门诊处向孕妇发放了宣传手册并讲解了无痛分娩的知识,消除了许多准妈妈及其家属心中的担心疑虑。实践团队还来到望月社区,向适龄青年及家中有育龄子女的中老年社区居民进行了科普宣传。由于望月社区外来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和流动幅度大,是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杭州的栖居之地,因此不少居民在生育知识上相对匮乏。在实践团队的科普宣传后,不少居民从未曾听说过无痛分娩到初步了解无痛分娩,从怀有疑惑担忧到正确认识无痛分娩,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学习了无痛分娩技术,了解了浙妇院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医疗体系,也感受到了当前孕产妇和普通居民对无痛分娩的认知程度很低,深刻地认识到更加广泛地宣传推广无痛分娩技术、正确地了解认识无痛分娩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现代医学从注重躯体的生理健康渐渐转向追求身体、精神、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无痛分娩技术,作为一种医疗技术手段的同时,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追求。正如李银河老师所说:“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团队走近无痛分娩,宣传无痛分娩,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无痛分娩,也希望更多人追求更好的生命状态,避免没有必要的痛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