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苏州大学文学院“兰桂传情,山水寄语”贵州暑期支教团队的教育关爱与方言调查实践活动持续进展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高永奇老师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余衍希先生的家中。首先,同学们将昨晚经过详细讨论整理出来的语音部分的调查情况做成表格的形式交给老师审阅,并提出了自己对长田镇方言声韵调的调查与分析结果的一些疑问,老师首先指出成员们在分析声韵调时出现的不足,之后耐心地一一解答问题,并补充了一些现代汉语及音韵学相关知识,成员们受益匪浅。团队一行人到达村民家中后,再次询问语音记录情况发生分歧的几个字词,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记音方式。语音部分调查结束后,成员们开始围绕当地方言中与亲属称谓和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进行了进行词汇部分的考察,由于此类词汇与分析词汇部分系统性与相关性较强,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成员们对此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老师的从旁指导下,他们踊跃举例并提问。通过调查,团队成员们对当地方言中相关词汇的特点加以了解,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了当地方言词汇的系列特点,特别是亲属称谓方面的特征,比如“太”和“娘”字的特殊用法等等,趣味十足,而老师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与态度更是给予了成员们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成员们心生敬佩。
话中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了当地方言词汇的系列特点,特别是亲属称谓方面的特征,比如“太”和“娘”字的特殊用法等等,趣味十足,而老师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与态度更是给予了成员们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成员们心生敬佩。
(图为团队成员在高永奇老师指导下进行方言调查。)
随着词汇调查第一部分的结束,实践团队再次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继续记录方言调查的相关结果,另一组则到尖坡寨内进行取景拍摄。
青山连绵,山路陡峭,拍摄组徒步在寨子内选景拍摄。在这样一个交通并不便利、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寨子里,随处可见的是大城市难以见到的淳朴与静谧,着眼处尽是生机,让成员们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造化与祖国的大好河山。
(图为团队成员镜头下的贵州山水。)
经过简单修整,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教育关爱服务的走访调查,对当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询问与交流。大家通过挨家挨户访问的形式,与镇上的孩子们面对面地聊天,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调查过程中,成员们发现,由于家庭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镇上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很独立,能够帮助家里做生意。但由于环境的束缚与影响,他们中的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渴望得到什么。安于现状是孩子们最大的通病。大部分孩子能够自觉自主地完成作业,但普遍缺乏辅导功课的人。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不高,尚且得为生计来回奔波,将孩子留守在家或店是无奈之举,他们辅导功课没有时间,且有心无力。孩子们对未来可能没有太多的期待,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神,与相较同龄人成熟的心智,成员们心中五味杂陈。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向孩子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一同来参加团队设计的活动,让团队成员们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增长见闻、提高学习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各家各户进行走访。)
一天的取景与走访进行下来,团队成员最大的感受是身体的劳累,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满足——美景怡情、教育化人,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了解到孩子们有学上、爱读书,都是让成员们感到充实的重要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在尖坡寨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6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