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资环学院】寻大唐余韵,探长安何家营鼓乐传承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 作者:张荣/文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扶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继续了解西安鼓乐非遗文化的传承情况,同时探寻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在各大高校建立传统艺术文化基地的背景下,“鼓乐进高校”对鼓乐文化保护传承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周至集贤村西安鼓乐非遗调研队伍于7月18日来到了西安市长安区何家营展开了调研。

队伍来到了何家营村,首先大致调查探访了当地何家营人对鼓乐文化的看法,队员们有了大概了解之后,便来到了何家营鼓乐社。此次团队联系了何家营鼓乐社的社长,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忠信社长。由队员们向何社长提问有关于在新时代背景下,何家营鼓乐的传承以及鼓乐社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问题,队员们了解到了许多。

何家营鼓乐历史余韵

何家营位于神禾塬东畔,东临樊川,北有潏河的何家营村,其得名于唐代平定“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的偏将何昌期将军曾在此安营扎寨。何家营是驰名中外的长安鼓乐之乡,其源于唐代的古老韵律堪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何社长给队员们讲到,何家营鼓乐属西安鼓乐道、僧、俗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历史悠久,它脱胎于长安燕乐,属宫廷音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相对完整的保存着较为传统的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和谱式。听完之后,队员们也十分感叹鼓乐文化历经岁月之久。

何家营鼓乐社之展望未来

队员们之前便事先查询资料了解过从1953年起西安鼓乐社的数量已经开始减少了,在杨荫浏的报告中何家营乐社同时期人数最多。五十年代的时候,农闲时候,庙会上,的鼓乐活动还是很多,但到文革时期却又销声匿迹。的等到了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何家营鼓乐社又恢复了生机,与多个艺术文化机构共同开展活动,也有了西安鼓乐陈列馆。团队中的一位队员询问了关于鼓乐社发展至今的情况。何社长说道:“人是越来越少了啊!”从何社长的口中我们知道了社员人数流失的问题,这恰恰是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何社长给团队介绍,从很早之前的传男不传女,到2002年以后女社员居多数,何社长也是很无奈:“男的都要出去打工养家糊口啊。”这是由于社员主体都是农民。从这里何社长给大家便介绍到了鼓乐社面临的现状,无收入,无平台,还留下来的社员全是靠着自己的喜爱和素养坚持着。这也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鼓乐社发展的不易。

何家营鼓乐之以小见大

这次团队来的还有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想从何社长的口中了解,他对近年来西安鼓乐这个世界级的“非遗”宝藏的传承的看法。队员们首先提出的从学校教育上达到根本保证西安鼓乐的传承这个观点被他否认了。他告诉团队,鼓乐的学习,从音乐知识再到演奏都是基于传统的“工尺谱”,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翻成简谱,则会造成20%的误差。鼓乐的学习更多是爱好,难以深入培训。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学习的环境氛围和时间长短。所有的学生都会存在学习时间长度的问题。何社长谈起何家营鼓乐社的传承是以口传心授为主、乐谱传承为辅的方式进行世代承袭的。

西安鼓乐的学习与传承有三个重要途径:一个是熏陶、二个是背谱、三是合练,这是学习西安鼓乐的必由之路。首先熏陶是在特定环境下对鼓乐的耳濡目染,因为何家营鼓乐的主要参与人和服务对象都是何家营村的村民,鼓乐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种熟悉的音乐。需要你跟着乐社多听多看,形成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这就为以后的上手学习打下了基础。这便是氛围的作用。其次,背谱是学习传统音乐的一项重要方法,在传统音乐的演奏中几乎没有照着谱子表演的情况,背谱演奏、演唱已成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最后就是鼓乐的合奏训练,这既是鼓乐的表演方式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何社长很典型地回答了队员们关于何家营小学和长安二中这两个典型的例子,他认为,最终学校教育给鼓乐文化带来的更多的是宣传作用,因为学生们终究会离开学校。所以当谈到“鼓乐进高校”,建设文化基地,他觉得学生们具备学习鼓乐和感受古乐魅力的能力,但到了传承那一步,因为学校的限制,以及自身未来发展的限制,他们无法去完整的传承下去。这就是学院派的无奈结果。

西安鼓乐之政府之情

何社长给大家说道,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演出,也说到西安鼓乐作为中国在国际音乐界的一张名片,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从2005年的约旦开始,之后几年陆续去过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让世界上了解到中国还有这么有魅力的音乐形式。但是,由于受众数量小,西安鼓乐还是存在着生存发展问题。何社长说有了国家的政策,对鼓乐文化的保护力度还是很大,他也期待着真正出现“职业化”的解决政策。西安鼓乐的传承需要更多宣传、支助、投入。

这一次采访提问,让团队的何家营鼓乐之行,有了解答,队员们结合实际地了解了更多关于西安鼓乐传承的关键。晚上,队员们还观看了何家营的鼓乐表演,同时也接受了来拍摄表演的长安电视台的采访。回答了他们本次团队所进行的调研的一些问题,回答了西农人对于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感想,展示了西农人风采,增强了影响力。

总之,这次何家营之行,让团队了解了西安鼓乐这个“非遗”所面临的情况,感受到了民间传统艺人们对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也明白了国家大力扶助“非遗”的意义。同样的团队们也展现给这些传承人负责人,西农作为双一流大学的支持。也会让更多的人去为保护传承西安鼓乐以及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0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碧水出渠首,陶岔展风貌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开启了渠首陶岔之行。来到渠首,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水碧波万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移民故事千家颂,移民精神万古春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时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 公共管理学院“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南水北调大工程,移民精神铸丰碑 ——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南水北调淅川移民

饮水思源,前赴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为深入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体悟丹江口市两次搬迁共40万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23年7月9日,华北水利……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汉水丹心,最深移民情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园”筑梦淅川实

“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这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 ——“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社会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渠首立陶岔,碧水绘宏图——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

1969年元月,南阳地区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为更加深刻的领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感受陶岔大会战的壮烈场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汤山湿地公园实地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共建设 村村富裕齐并进

美丽乡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乡镇以此为目标,拼力追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是乡镇达成的标准,在实践队队员的调研中,也发现……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永保一颗求知探索的好奇心
今天下乡的第七天,在这七天里不仅仅认识了一帮幽默,有趣,憨厚的大朋友们,而且还认识了一大群小可爱们,他们调皮,天真,爱笑,时不时会爆出一句“靓仔,打球么咯”,可亲可爱地道的吴川方言。越听越有感…
青春闽东行:寻初心之路,求老区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时谈到此次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调皮,天真,爱笑
今天下乡的第七天,在这七天里不仅仅认识了一帮幽默,有趣,憨厚的大朋友们,而且还认识了一大群小可爱们,他们调皮,天真,爱笑,时不时会爆出一句“靓仔,打球么咯”,可亲可爱地道的吴川方言。越听越有感…
时间匆匆从指缝流逝
时间匆匆从指缝流逝,转眼就到三下乡的第七天。回想三下乡过去的这几天,虽然每天忙碌但过得充实。在新宣组的这几天,从开始的什么的不清楚,到现在有较多的认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如果把童年再…
南财学子走进肇兴侗寨,探索蜡染发展之路
南财学子走进肇兴侗寨,探索蜡染发展之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7月31日电(通讯员代茂晨张芳)2019年7月26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黔进,寻蜡染”小分队抵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侗寨,准备…
于丛林中披荆斩棘,寻访埋于深土的红色历史
暖熏的夏风跨越峻岭,云雾萦绕在山间,阳光投射进重重密林中,照耀着革命先辈洒下鲜血的土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的马鞍山村埋葬着八位革命烈士,据林区综治办办公室黄主任介绍当年此地发生的战役…
华水学子:探寻林州之境 深入环境调研
华水学子:探寻林州之境深入环境调研建筑学院环境调研及环保知识宣讲团实践队2019年7月1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美丽河南实践团队”将开展深入调研居民生活环境。首先,沿着主路向前走,观察到有“禁…
寻碧水、共环保
以碧水之名,寻环保真谛为了解南京市玄武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状况,宣传水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全民水资源生态保护意识,让保护母亲河、节约用水等概念深入人心,7月6日至7月12日,南京工程学院“寻碧水、共环保…
华水学子走进安阳 助力环境保护
华水学子走进安阳助力环境保护建筑学院环境调研及环保知识宣讲团实践队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响应党中央号召,推进青年大学生对环境保…
烟台大学数院胜羽实践团队暑假社会实践——新形势新政策之农业转型
2019年7月11日,烟台大学的一支名为“胜羽”的实践队蓄势待发,前往实践地:潍坊。这只团队由八位身怀绝技的朋友组成。有来自数学学院的五位计算英才,来自计算机学院的两位互联网大佬,还有一位来自环境与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