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结束了,在这一周内我们服务团队学到了很多,在此之前我甚至都没听说过绥宁竹编这项传统文化,更不了解其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被竹编艺人的技艺深深折服。明白了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高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代替了人工,但是传统手工艺永远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继承发展。
的确,绥宁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应该得到保护,可是作为一名邵阳的大学生,我觉得绥宁竹编在这一块的名声不是很大,我觉得应当加强宣传,扩大生产,当然其古老的制作工艺流程不能因为现代化的机器出现而被淘汰,甚至消失,毕竟古老的工艺工程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文化。从绥宁竹编这个实例出发,我觉得在对非遗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做法不应该仅仅在于保护,更重要的是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知道被动的发展永远也赶不上主动的探索,的确很多非遗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一方面是没有保护好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生命力的匮乏。保护非遗我们任重道远。
时间宛如白驹过隙,感觉一眨眼,时间就过去了。在7月7日到7月13日这轰轰烈烈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与忙碌、充实、矛盾相伴。而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让我们的调研服务团队内部变得更加团结,志愿者们的关系更为融洽。所以,当我们离开活动地的时候,互聊这几天感受的时候。我们不仅能收获友谊、感动、泪水与快乐,而且能响亮地说,我们无愧于邵阳学院,无愧于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团队,无愧于自己!
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始终与绥宁竹编传承人李盛国师傅奋战在最前线。不仅每天日夜兼程拍摄竹编工序,还要整理照片和资料,帮助李师傅一起编织。工作贯穿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举单反相机的同学胳膊酸痛,长时间蹲的姿势也麻了腿,要全方位捕捉各个角度,导致休息时都迈不动腿。忘我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回报,李师傅笑着说:“希望你们以后能将这竹编手艺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路途遥远,虽然烈日炎炎,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我们的心里依旧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是见到竹编工艺品完工、用微笑回应我们的朴实老艺人。从他那信任的眼神和开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作为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荣耀。
太多太多的作坊都躲不过时代潮流的冲击悄悄关起厚重的老木门。有关绥宁竹编的制作,对于绝大多数绥宁人民来说,已变成了一件陌生、枯燥而又遥远的事。 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就这么固执地坚守着这门古老艺术的最后阵地。我们也不确定这门精妙的艺术最终会不会失传,而李盛国师傅他也只是按着一个艺术传人该有的精神素养,敬业地这么一直坚持着。看到摆放在手工坊的竹编工艺品,一如李师傅眼角的皱纹,镌刻着时光的印痕,被顽强得留存,在叹息里传承。
离别之时,我看到将近80岁的李盛国师傅脸上留下了许多岁月的折痕,脸庞竟依旧平缓亲和。他的背影让我感觉有点落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守在手工坊,守着竹编技艺,在那里等着有人继续走进手工坊,让竹编可以世代传承,不断进步。
这次的三下乡经历十分宝贵,不但让我们结识了李盛国和华丽竹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秀奇先生,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肩上担子的重量。七天的时间在忙碌充实的工作中飞快掠过。我们的调研活动落下帷幕,在这短短的七天里,大家感触最深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下乡过后,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活动不免需要大家共同行动,如果其中一个人不懂得配合。将会浪费大家很多时间,而且事情也会处理的不完善。同时,这次的下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认识并且相处的机会,我们各队员在交流合作中建立了友谊,这是下乡的一大收获。在下乡期间,我们相处融洽,发挥了互助互爱的精神,虽然也有意见不一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还是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的。在相互相处磨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团队合作以及在发生分歧的时候寻找合适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一致的重要性。
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我和团队成员们都表示深感荣幸。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不仅感受到农村的生活,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更重要是我们知道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还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体会到了团队的精神。点点的小事,都能体现我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体谅,帮助和支持。也认识到“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在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工作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推动力。今后我们要努力学习, 为社会的明天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定能将自己身上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将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断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吸取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努力改正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建设祖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6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