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大学子三下乡:唯亲身参与实践,方于甘苦中成长

来源:重庆大学 作者:雪落的声音

人人都道少年好,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在大学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打磨

自我。在这个暑假,重庆大学“走近生态”社会实践团前往泉州市多个乡镇、社区以及公园等地,开展以“践行垃圾分类,传播低碳理念”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宣传员”的身份传播低碳环保理念,以“示范员”的身份带头参与垃圾分类,以“讲解员”的身份科普垃圾分类小知识,努力打好新时代的“绿水蓝天保卫战”。

“做好宣传员,传播低碳环保理念”

7月31日,实践团成员首先到达了惠安县两个社区中,由于那里不是泉州市的试点小区,很多宣传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导致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理解的很模糊,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鉴于此,实践团成员守候在小区垃圾投放处,遇到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就会迎上去,热心详细的为他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居民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从少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做起,自带环保购物袋,减少垃圾总量;从回收变卖废旧物品,集中放置废弃电池做起,逐渐养成准确分类垃圾的习惯。

有居民表示出对垃圾分类的困惑,不仅仅在于如何具体实施垃圾分类,还对于垃圾分类能带来的益处产生了疑惑,就垃圾分类是否是一项利大于弊的工程,实践团成员用数据解决了居民的疑惑,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在这两天中,实践团成员真正把自己放在垃圾分类宣传员的位置上,向小区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介绍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传播绿色低碳生活风尚,为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解到了学以致用的真正意义”

在进行社区宣传时,除了与居民交流达到宣传效果,实践团成员也前往社区物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在和物业工作人员交流以后,实践团成员对垃圾分类的应用推广理解的更加透彻。不仅了解了环境知识,还学习到了一些管理理念。该怎么做才能让居民自觉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学上的强化理论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也就是激励和惩罚。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其中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仍面临着困难。一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难以短时间内快速更改。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段时间,改掉一个固有的习惯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人们时时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许多社区目前还未能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多是被动的接受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表面性的宣传工作,无法起到引领社区居民的作用。

访谈中,社区物业工作人员雷女士强调,在整个垃圾分类的过程里面,政府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要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的感悟和理解要到位,并且还要付诸行动,在点点滴滴中养成文明习惯,比如分开处置餐厨垃圾,集中放置废弃电池等等;同时软件和硬件也要跟上,比如值班人员和垃圾分类桶;最后,垃圾分类一定要有经济利益流入,要能变废为宝,在这一环节政府就可以鼓励相关的企业,激发企业行动的积极性。

目前泉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局限性,在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在于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上,也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由此引申开来,只有大家都摒弃嫌麻烦的想法、思维习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垃圾分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一定要从四个环节抓起: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因为不管是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资金等等各个方面,政府都是决定性的存在,没有政府的牵头作用,公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其次,居民要提高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要理解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等所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要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并且落实到行动中来,坚持在点点滴滴中养成文明习惯;并且,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对于破坏环境卫生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市民们要敢于抵制,坚决制止,主动对乱扔、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进行劝说,争取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三,配套设施需要到位,比如资金、垃圾箱、垃圾站、运输设备、每个岗位上的人员都要到位。第四,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实现对垃圾的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形成良性循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4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昆明斗南湿地公园探访湿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7月15日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赴云南昆明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昆明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三天,昆明的天气依旧晴朗。实践队员们迎着朝阳来到了斗南湿地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十多年…… 徐楚婷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探访新型湿地建设保护

昆明海洪湿地公园:以新湿地建设引领滇池水资源保护2021年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暑期实践团于上午7:30抵达海洪湿地公园,在园内进行一系列调研活动…… 凌心童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赴昆明大学生实践队调研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捞鱼河是滇池35条入滇河道之一,2015年度假区将捞鱼河环湖东路以西入湖口两侧建成占地700亩的生态湿地,河水中的污染物经湿地系统中的植物、微生物等的作用得到去除,水质得到净化,对于滇…… 徐楚婷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心与梦的交融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最新发布

青岛科技大学赴山西灵丘“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团参观赵武灵王墓
2019年7月23日上午十一时,“红色基因传承团”团队成员来到灵丘县赵武灵王墓,感受那段胡服骑射的历史,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墓园遍植数目,坟丘绿草覆盖。经民国时期重修…
重大学子三下乡:走进试点社区,参与绿水蓝天保卫战
近日,泉州市中心市区垃圾分类试点对象名单公布,共包括丰泽区、鲤城区、洛江区、开发区在内的54个小区。8月1日,重庆大学“走近生态”社会实践团的四位成员来到泉州市区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的南益湖…
青岛科技大学赴山西灵丘“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团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2019年7月23日下午,“红色基因传承团”的队员们在结束平型关大捷纪念仪式后前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缅怀先烈,追寻先辈足迹。队员们不畏烈日骄阳,在群山环绕中步行上115级台阶,进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行参观。…
青岛科技大学赴山西灵丘“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行缅怀革命烈士仪式
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平型关大捷82周年,青岛科技大学赴山西灵丘“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团同其他赴灵丘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大学生团队于7月23日14:30在山西灵丘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行缅怀革命烈士仪式。纪念仪…
重大学子三下乡:实地考察出真知,暑期实践收获丰
重庆大学“走近生态”实践团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之后,实地调研了泉州市的部分城区和乡镇,深入试点社区考察泉州市的垃圾分类现状,成员们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不一样的社会经历,有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心…
赤焰喷发趣模拟,神秘火山进课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为了创新班级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2019年7月19日上午十点半,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赴揭阳市揭东…
华南师大学生开展趣味折纸课程,弘扬中国民间艺术
缤纷的彩纸,恍若轻薄的蝉翼,扇动着璀璨的梦想;小巧的纸鹤,仿佛追梦的翅膀,载动着灿烂的友情。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中国折纸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或者二世纪。为了让…
接近村庄,梦里张庄村--兰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2019年7月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系实践团在王超英老师的指导下在兰考县梦里张庄村进行红色文化理论宣讲。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焦裕禄红色文化实训基地,在基地内设有很多80年代和90年代老物件,有各种娱乐设施供游客游…
表达展现自我,沟通筑力未来
2019年8月4日至5日,第十届加油!乡村夏令营小桔灯团队在经开区南湖儿童希望之家继续与14名营员开展了第四、五日的加油活动。这两日活动主要想培养孩子们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使他们逐渐敢于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
“防洪保安,造福人民”——弘扬劳动精神
安徽高校学子“三下乡”:探索人民智慧,领略祖国风光2019-8-8王硕涵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8日电(通讯员王硕涵周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滁州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暑期“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