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当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载中我们赏年画之美,但同时也忧其传承之道。为了了解杨家埠年画的现状,探寻未来走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秦晓梅、李英琦、梁秋圆、刘慧敏等同学组成了“雕琢刻印,寻梦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继承情况,调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前景。赏年画之美,悟传承之道。
领略艺术之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美,那其美在何处?其一,图案之美,从画中反映乡土风情,贴近人们的生活。艺人们根据人们过年图吉利的心理,绘制了以“恭喜发财,四季平安”为内容的《财神》《福禄寿》《三星高照》;根据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追求,绘制了《招财进宝》《六路生财》以及春夏秋冬四季耕作图。其二,寓意之美,杨家埠木版年画追求“喜庆吉祥”的主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周易·系辞》言曰:吉事有祥,《庄子》亦有“虚事生白,吉祥止止”之句。其三,时代之美,杨家埠木版年画反映各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存状态、生产关系,高超的艺术性,成为民族审美内容的重要组成。
年画美哉!亦忧哉!当今年画应如何传承下去,只靠那些老艺人?那是万万不够的。实践过程中,从介绍人口中得知,杨家埠几乎人人会做年画,但是却不太受年青一代的喜欢。也许是因为获利太少,亦或是工艺流程繁琐,内容缺乏新意,工作过程枯燥无味,年青一代城市的向往,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虽然在村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家旁挂着“年画印刷”的牌子,但是寥寥无几。参观大观园的人也不太多,大都是些老人,很少看到年轻人。大观园里面我们的团队才真正见到了年画的制作过程,制作人印完了一种颜色换另一种颜色,印完了一块色版还另一块色版,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印刷完成。一张年画价值几块钱,也许因价值太低,付出太多,年青一代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人会说机器生产快速,效率高,获利多一些,但是前些年艺人杨春梅则表示“机械印刷就失去木版年画的意义了,这是600多年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机器印刷也失去传承的意义了。”
传承千年匠心
实践团队向传承人杨成俊老先生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观摩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同时,听取了匠人们讲解,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会搞、刻印、印刷等几道工序。此时,有些队员便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匠人的指导下,首先在柳枝炭条、香灰上绘画,这道工序成为“朽稿”接下来完成征稿,将休稿的成果反贴在梨木上加以雕刻,此时便点出了年画的线条和颜色。印刷年画时用木板印出年画的轮廓,然后再印上不同的色彩。压平晾干之后不版年画就大功告成了。
有位队员提出疑问:“杨家埠木版年画应该如何让他走的更远?”
杨成俊老先生意味深长的讲到:“多培养传承人。传承人的培养发展要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们不忘初心,不可半途而废,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小根植到孩子的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努力!要让世代传承人看的见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年画的艺术价值,年轻人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对年画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年画的存在,了解其价值在何处,改变年画的现有处境呀”。
杨家埠木版年画反应出中国的历史,是一种时代的见证,不一样的画可以反应出中国不同年代人们的生活习俗与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历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努力来传承年画,将年画发展成全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