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7月15日至18日期间,我们实践团先后走访了济南趵突泉、百脉泉,对泉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是啊,老舍笔下的趵突泉是充满灵性的,栩栩如生,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将甘甜的泉水无私给予了济南人。1840年以前,济南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型传统城市,而泉水作为济南的文化载体和城市景观元素,位置上或独立或连通,形成了点、线、面形态俱全的泉,泉池,河道,溪流,湖泊等水环境系统,并与院落、街巷等相结合,诱发了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
一、济南传统民居与泉水
在趵突泉与百脉泉附近,我们通过环绕式走访参观了周围的建筑民居。这部分传统民居建筑巧妙地融合利用了泉水、河流、湖泊等济南特有的自然水系条件,采用引水入院或者近水搭楼的方法,营造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建筑格局。该部分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上以规整的四合院或几进套院为基本单元,组合成为以水系为中心的居住组团。建筑形式朴实无华,建筑风格“潇洒似江南”,他们保持着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深刻地反映了济南地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二、街巷与泉水
街巷自古就是人们的出行道路。因济南泉水众多,故街巷蜿蜒曲折,丰富多变。
济南街巷和水巷组成水路并行的空间结构, 街巷、民居和河道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划分了济南的地块, 形成街巷+民居的空间布局,与济南的生活场景结合形成不同的画面感和肌理感。曲折、回旋而又连续相通的空间结构, 对水体和巷弄进行局部的细微处理, 结合水井、牌坊等节点形成济南街巷丰富的空间层次。趵突泉与百脉泉附近多南高北低,故多南北向街道,而东西向街道较短。街道顺应河道方向,住宅位于两侧,建筑多为外向式布局,住户自家的户外空间与公共街道空间自然分割开来,街巷尺度宜人。
三、亭与泉水
自古亭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亭多傍水而生,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理想驻足之地。在趵突泉,有观澜亭,望鹤亭,天尺亭等等。在百脉泉,有濯缨亭,涟漪亭等等。有名字的不多,没名字的不胜枚举。如果说“临水而居”是济南古城区环境特色的灵魂,那“依水而乐”则是济南得天独厚的生活方式。在亭子里,人们喜欢下棋,最多的则是中国象棋。一个用刀子刻画了棋盘的石桌,三十二块木制的棋子,两个沉思的棋手,一群围观的安静的人群。济南人实在,追求“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的基本修养,不在乎输赢,只在乎快乐,休闲。伴随着汩汩声声的泉水,嗅着潮湿的凉凉的空气,人们仿佛陶醉在亭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历来是天地智慧、自然灵性的代名词。水滋养了万物、延续了生命, 创造了世界, 还以千变万化的形态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而泉水是水中极品,孕育了钟灵毓秀的济南城,济南文化。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对人类有至善之功, 能“利万物”, 却始终默默无闻流向低处 (从南部山区流向市中心) , 因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济南的水文化包孕了济南人的谦逊内敛的美德, 近水而居, 逐水而聚的特色建筑。
两次访泉,不仅是对大自然的问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的暑假实践,很棒很充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4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