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没有时间界限;人可以退休,但是我的学术研究却不能停下来”,今年82岁的刘业超已经退休20年了,在这20年里,他从未停止研究学术的脚步。“一个老人、一门学问、一辈子”,刘业超用这“三个一”来概括自己。
(图为刘业超老人)
刘业超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自幼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一直记得周总理说,当时一百个人里只出一个大学生,所以这一个大学生是九十九个人供出来的”,刘业超也一直以“我是党和人民的儿子,必须无愧于党和人民”为个人准则,努力学习,在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更是刻苦钻研,这都为他后来的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吃过不少苦,是共产党给了我们美好生活,所以我对党的感情很深厚,党指向哪我就奔向哪!”1958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刘业超来到大兴安岭支援边疆教育,在那呆了整整27年。1985年,他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湘潭大学,在中文系执教。他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需求,一心想编写一本写作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们写作有“法”。当时已经有许多高校与名家编写过大学写作教材,怎么才能编写出有湘大特色的教材,成为了刘业超首先思考的问题。面对难题,他迎难而上,他召集了一批中文系教授共同研究,并翻阅了国内外众多的写作教程。在刘业超和一众中文系教授的努力下,终于在1987年,一本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念,还拥有湘大人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的写作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诞生了。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全国高校中文教授的关注,反响极好,并获得了湖南省首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在《现代写作教程》之后,他的《雷沛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于1993年获得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现代文心》于1994年获得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雷沛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一书更是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评价,其中全国知名学者北师大郭齐家教授在《博览群书》刊物上发表专题书评,称该著是:“对中国近代教育家雷沛鸿的高教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现实延伸,达到了对高教的现实模式进行系统扬弃,对其逻辑模式进行全面探索的目的。”
(图为刘业超老人和调研团成员)
1999年,刘业超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退居幕后。但他对文论学与写作学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我退休了,可学术研究没有退休,我现在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文论与写作了。”刘业超决定通过现代文化视野对《文心雕龙》进行系统研究,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研究途径,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了对前人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刘业超潜心闭关整整六个月,将关于《文心雕龙》的2800余篇论文全部认真看完。为了不耽误研究,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电脑,甚至为了证实研究内容,年逾古稀的他还亲自前往广西、武汉等地调研,最终光是笔记就有几十万字。“他确实不容易,令人佩服。”刘业超的老伴说,这些年来,他每天晚上都要过了12点才睡,总是来回奔波于电脑前、图书馆,“他对生活、物质等都不怎么在乎,工作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我也很支持他。”
十年磨一剑,从2002年到2012年,刘业超用十年的光阴撰写了《文心雕龙通论》,但就在心血之作即将问世时,他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版需要十多万的出版费。由于种种原因,他在一开始申报课题之时,就没有争取到足够的经费,为了能够出版,刘业超最终自掏腰包,后来在湘大老科协等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下才补回部分钱款。“我完全不为个人的名利,我只想在学术上报答党和人民”,最终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轰动,并被全国学术界推为向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工程之一,以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3种形式向全世界发行。
(图为刘业超老人正在接受采访)
“再多的苦我都愿意吃,我老了,但我的学术研究坚决不能退休”,刘业超介绍,《文心雕龙》是一部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文学理论巨著,是中华文化根之所在,而其中关于佛学的内容又极具研究价值,他现在已经投身于佛学对中华文化影响的研究,继续耕耘,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12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