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天公不作美,今日雨连连。踏着淅淅沥沥的雨滴考察团一行人搭乘大巴来到了花垣县龙潭镇。龙潭,苗语称“溜荡”,即水汪汪地之意。居于花垣县中心地带。东与道二乡交界,东北与团结镇相连,东南与雅桥乡接壤,西南与猫儿乡交界,西北与茶洞镇相邻。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之后龙潭镇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展开新的一轮扶贫工作。
在去往龙潭镇镇政府的路上观察团一行人发现了在细雨摇曳的一池荷花,本以为是一处人造景点,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方立体生态养殖池。走进龙潭镇镇政府,引入眼帘的是在风雨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我们表明来意之后镇里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考察团成员。
(观察团成员在与扶贫办工作人员交谈)
在与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观察团成员问道“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能说一下你的感触吗?”工作人员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首先对于那些生病的不用愁了,医保已经可以普及,别的地方最多报85%,但是我们花垣县能报到90%,住院的时候还可以不先交费,但是出了自治州得先交费。”那现在整个县的基础医疗条件怎么样?我觉得还可以,我们龙潭镇医院规模也是很大的,但是老百姓大病也不可能到我们这里治疗的,他还是只相信大城市的水平,虽然我们这边规模大但是他不相信我们的技术。
了解完工作人员最大的感触之后,观察团成员想起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便问起了现在龙门镇的教育情况,现在龙门镇小孩上学,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有生活补贴费,补贴费一般是1000,1500,2000,高中是2000,对职高那种有一年有5000的补录计划,其他的只有3000,高考的话考上专科有3000,考上本科有5000,这些补贴都是一次性发放,教育局也可以给贫困学生发放贷款,如果是贫困生的话学校出示证明还可以可以领取一定的助学金。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现在社会上的大学、职校对于龙门镇的补录计划一年比一年多。
对此,观察团成员又问道“那他们回来就职的几率大吗?”说道这里工作人员神色有些许暗淡的回答道“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那这边公务员的待遇能否能满足基本消费?观察团成员追问道。工资低,我们离县城远,所以有一些该补的没补到,没有到位。原来这些在基层工作的“村官”还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但是尽管如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还是怀着十二分的热情孜孜不倦的工作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们大概就是最鲜活的榜样吧。
随后考察团人员又问道落实扶贫工作会碰到困难吗?比如一些人会有抵触情绪。曾今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里观察团成员接触到过这样的情节?当时有,我们一些领导上门给他们解释工作,后面就好多了,上访的人还是很少,基本上是一些来闹事的。那实施精准扶贫之后的情况是不是好很多?观察团成员追问道。工作人员回答“嗯是的,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上访的,当时弄走一些私营人员的时候一些老百姓都到我们这拍桌子闹的,因为他们有一些产业户通过政策对比是不能再享受政府补贴了,最初在14年了解政策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需要能人来带动贫困户,当时就邀请了一些有能力的人比如产业大户给他们优惠政策希望他们来带动贫困户的发展,后来发现搞错了这么做不行,就把他们清退了出去,这些能人就有意见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一次对龙潭镇扶贫办的采访考察,考察团成员才知道百利无一害的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的任旧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令观察团成员感到最为头疼的便是如何向贫困户和其他村民解释扶贫政策,如何让村民相信在贫困户的选择上没有黑幕。其中在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之后各地的扶贫政策有了更为科学、高效的改变,其中有些居民在新的政策下不在能享受到政府政策的偏向,其中甚至还有所谓的能人,怎么向这些人解释扶贫政策的变化,怎么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接受理解新政成了这些在基层第一线工作人员主要困难。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中写道“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在观察团成员看来之所以会存在政策精神难入户的情况是因为在从前贫困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文化水平不够导致目光短浅,只注重有没有钱发到自己手上和自己有没有享受到优惠,却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扶贫不能光发钱,习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只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产业才能真真正正的让村民脱贫。正如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的“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才能让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1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