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一抹红——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首贺敬之的《回延安》让我对延安产生了一种道不清的情愫。说起来,自己对延安真的知之甚少,只是简单从课本中了解到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挥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这次,终于得以去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体会延安精神,我的心情无比兴奋。
伴着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宣讲团一行人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在列车上,我一直在幻想下了列车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面对向往已久的地方,我一瞬间慌了神。列车行驶到中途时,我们原先准备的宣讲适时开始,从诵读家书到歌唱祖国,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带动乘客们加入其中,让大家在信息时代燃起心中的那一团红色火。在宣讲过程中,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来自新疆的大学老师和一位高中语文老师,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与我们交谈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及感悟。在宣讲过程中,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便到达了我心中的那一抹红——延安。那时已是傍晚,北方的微风吹过我的脸庞,仿佛在和我低声细语地交谈。我的内心早已汹涌澎湃,终于,我来到了延安。延安,一座充满革命文化气息的城市,延安,我心中的圣地,朴实的人民,凉爽的天气,每一处都让我倍感亲切。
夜晚,我激动得睡不着,因为我对这座城市,对革命老区向往已久,如今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有太多的未知我想要去探索,不光是要验证课本上所学到的延安,更是要亲身体会老革命家们走过的路,住过的窑洞,耕过的田。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梁家河、宝塔山等地方,并在各个地方进行了宣讲活动,同时也受到很多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在参观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精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俗话说:“教育者先受教育。”因这句真理,我们准备先去实地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并接受培训。第一天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有着丰富的图片,影像等资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跟随讲解员了解党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史,党在西北缺水断粮等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创建革命根据地,馆内的一件件文物,存留照片以及模型将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条件展现的淋漓尽致。团员们在馆内学习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以及为和平主义而斗争的精神。在参观结束后,团员们在馆内进行了赠送文化衫、钥匙链、徽章等宣讲活动。在宣讲途中,还遇见了杭州退伍的老兵们,这样的活动燃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不由得让他们回忆起那段在部队的日子,有一位老兵回忆道:“虽然部队生活艰苦,每天需要做很多训练,很累但保家卫国他们在所不辞”。他们都认为这种活动非常好,非常有意义。这次在纪念馆的宣讲让我深深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这种宣讲活动的意义。紧接着在班主任薛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王家坪,王家坪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我们在王家坪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王稼祥旧居、军委大礼堂,真切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条件,在旧居前讲解员以生动的形象和投入的表情为我们讲述毛泽东在延安的故事,我们也倾听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之情,感受毛泽东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以国为大的伟大胸襟,一句:“他(岸英)不去,谁还会去?”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将放有儿子衣物的盒子随身携带,面对大局,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深埋心底,因为他是所有人的支柱,所以他不能倒下,默默承受所有的痛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年代所缺少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坚持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是我们党的重要精神之一,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团员们随后一起观赏了陕北传统大秧歌,感受彩绸飞舞的艳丽与欢腾,体验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团员们在此也进行了宣讲,他们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都非常欢迎和支持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宣讲,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天的尾声了,作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在傍晚,团员们一起去附近的广场进行了振奋人心的宣讲,他们与群众融为一体,一起唱红歌,歌唱祖国,团员们结合群众实际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天在“四八”烈士陵园,团员们进行了祭奠革命烈士,聆听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参观纪念馆等活动。沿着阶梯,一步一步向上走,脚步愈来愈沉重,内心也愈来愈沉痛,同时,也愈来愈坚定。在这肃穆的陵园,抬起头,仰望那令人敬仰万分的高大纪念碑,“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看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伟人先烈的奋斗牺牲换来的,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接过先烈们手里的接力棒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呢?新一代的中华儿女们,必将秉承先烈们的遗志,建设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前进的脚步愈来愈坚定……此刻的天空,变得跟纪念碑大理石一模一样的灰白,默默衬托成烈士纪念碑的背景,像是在哀悼长眠的革命先烈们。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有无法超越的壮烈与震撼,就像先烈们朴实短暂的一生,和那辉煌的历史功勋。此时此刻,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阐述先烈们悲壮的一生,音乐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奏出先烈们创世纪的凯歌。
王若飞,一位带有浪漫情怀的革命军人,在革命时期依靠信仰的力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秦邦宪,一位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在工作重压下总是保持一个明朗的心态,孜孜不倦地工作,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官职越做越小,贡献越做越大。”我们众所周知的叶挺将军在革命年代,爱国爱党,面对政治抉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来到叶挺将军墓前,用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看着叶挺将军的照片,眼泪已经溢满了整个眼眶…… 叶挺将军是爱国名将,在革命年代他不畏艰辛,在面对敌人的威胁,他说:“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在此陵园中,还埋葬着众多革命先烈以及他们的妻儿。他们在革命年代依靠自己的信仰坚持革命的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陵园内的陈列室中,还记载着很多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坚强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历史长河的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活动不仅让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而且也深切体会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随后,我们来到了东方红大剧院。刚入剧院内,我就被剧院的表演形式所折服,它将歌舞表演与现代化相结合,用创新的方式演绎红色剧目,弘扬延安精神。《延安 延安》这部剧以一个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的白雁鸣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救亡青年、革命军人奔赴延安,展开生活、生活、学习、战斗、恋爱、牺牲的故事…..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群青年因为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理想不畏艰难来到了延安。大生产里的相识,鲁艺教堂里相知,浪漫的爱情,悲壮的牺牲。展现了一代人的青年激荡豪情,整个剧采用立体效果在极大程度上还原了上世纪的状况,每位演员也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在观赏过程中,我曾几度落泪,看到勇士们被“日本人”迫害致死,仿佛身临其境,心中燃起一团爱国之火。整个剧目中与观众的互动也很多,这种新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传递了爱国之情。这种方式让今天的青年更加容易理解父辈祖辈,激发当代热情,延续革命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午饭过后,顶着大太阳我们一起去了延安学习书院。延安学习书院是全国首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平台,在延安学习书院,我们了解到习近平的中国梦思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书院我们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最后团员张怡通过电子设备在学习书院留下了我们宣讲团的身影,在下山途中,大家手拉手唱着红歌,愉快地结束了参观。在延安学习书院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习大大的各种思想,也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延安学习书院的建立让我意识到这种方式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另一种宣传方式。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我们来到了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员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在枣园门不远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雕像在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在枣园内,我们跟随热心的导游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在周总理的故居我发现有一辆纺车,讲解员说就是周恩来曾用过的。我感到很奇怪,总理日理万机还有时间纺线?经过了解,在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挤出时间积极投身于大生产运动中。周恩来不仅善于外交,还善于纺织,他纺的线还获得过奖呢。周总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人们的楷模。周总理由杨家岭移住到这里期间,他曾多次作为中共代表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谈判。途中多次遇险,但吉人自有天相,每次他都能逢凶化吉。长期生活在复杂的辩论环境中,言语犀利,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特点,就连马歇尔都佩服地说:“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的对手。”
在毛主席的旧居我发现办公桌上放有一根铁条,它是当年大生产运动中第一炉铁的样品,毛泽东一直把它放在办公室,纪念之余,还可以起到缓解工作压力之用。看到这根铁条就想起在我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时讲到的大生产运动的情形,为了提高我们的钢铁产量,毛主席可谓是用心良苦,就算出现了失误,我也能理解。 来到朱德旧居,我发现有一组沙发。原来这组沙发是从车上卸下改装的,本来是给毛主席的,因为朱德年龄比较大,主席就转让给了朱德。显示了主席的尊老精神。任弼时同志是当时五位书记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书记。我在任弼时的旧居看到一张照片,这是1947年转战陕北时,毛泽东和任弼时在佳县神泉堡。他们表情严肃,这是任弼时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要一起转移,而毛主席要留下来牵制敌人兵力,两人意见不一致。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他们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讲解员在讲到任弼时时说他是中国人民的“骆驼”。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是骆驼?讲解员说骆驼的方向感强。在延安,任弼时向毛主席指出“抢救运动”出现了“逼供信”的不良势头,推动整风运动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骆驼吃苦耐劳又坚持不懈。经历了白色恐怖、长征、几次运动,任弼时始终抱病坚持繁重的工作。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他不徇私情,对江青一直坚持原则,不给特殊照顾,康生一类人对他一直是敬畏交织。任弼时长期担负着到各地恢复党的地下组织的危险工作。1928年末和1929年末,先后被捕。他在狱中,他受到头顶窑块、膝跪铁链、“老虎凳”和电刑,使用电刑竟在他背上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此后多年,他经常感到头晕和身体虚弱,加上日夜劳累、血压高,看东西时常眼花。他是五大书记中年龄最小的,也是身体最差的一位,年仅46岁就与世长辞。
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很感动,眼泪几度在眼眶打转。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学习任弼时的“骆驼精神”。 遇到问题时,任弼时从来都尊重事实、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叶剑英同志曾在《党和人民的骆驼》一文中写到“弼时同志终身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心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什么名誉地位,不管人家知不知道,他总是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党、为人民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的个人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此次参观枣园的伟人旧居,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陈列极为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仅此而已,但是当我看着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陈设时,却似乎看到那历经岁月风蚀的木质桌椅正泛着层层金光。我忽然想起臧克家的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他们属于后者。团员们认真听讲导游讲解关于伟人们的一些生活趣事,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伟人一切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理解。参观完枣园后团员们一起乘车前往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上,团员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了毛泽东所撰《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难能可贵,一辈子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去哪了,不喊苦,不叫累,只要是为国有益的他都愿意去做。张思德同志是党内同志的榜样,他就是千万仁人志士的缩影,在艰难困苦的时代,他的心时刻都与人民群众相连。毛泽东还在他的追悼会上指出:“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支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我们一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为人民服务。
第三天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宝塔山,宝塔山可谓是延安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7月7日当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宝塔山并在宝塔山前一起朗诵了贺敬之的诗《回延安》。正值7月7日,宝塔山内有长鸣的警钟,警告大家当年的国家耻辱,不忘国耻。大家朗诵完成后引来众人的围观并获得热烈的掌声。“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实际上是在怀念延安岁月,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民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在下山的途中,团长带领大家一起合唱了红歌,在路上,一位小朋友激动地参与其中,与我们宣讲团一起完成了唱红歌的过程。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期间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运动。期间我们跟随导游一起参观了杨家岭内的革命旧居并参观了“七大礼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解员讲到了毛泽东“纸老虎”的由来。讲解员不疾不徐的语速,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窑洞前,毛主席爽朗的笑声让不知所云的美国记者斯特朗迷惑不已:什么是纸老虎?毛泽东铿锵有力地解释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纸老虎只不过是虚有其表,纸糊的身子扛不住暴风雨的!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讲解员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模仿让团员们忍俊不禁,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更多的表现的是团员们对领袖深远见识和无畏气概的崇高敬意。讲解员带领团员们参观了杨家岭的很多地方并声情并茂地讲解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团员们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哄堂大笑,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对延安精神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革命伟人们在艰难困苦的年代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让我们深有体会。
(文/刘小霞编辑/廖嘉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