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23日,实践小队完成了为期十天秦皇岛地质实习,这是队员们第一次参加野外地质实习,告别游而不学的传统游学,告别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告别沉迷电子游戏的暑期,队员们沉浸在原始的大自然中,跟着带队老师,透过岩石看世界,破译岩石中的无字天书,寻找地质变迁的证据。认识采集不同的岩石标本,讲述地球的故事;了解沧海变桑田的地球变迁历史,认识大自然对地球表面的塑造作用。通过此次认识实习,增强了同学们对地质专业的感性认识,熟悉了地质专业的工作内容,激发了学生热爱地质献身地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4日,社会实践团队开始规划工作,院党委副书记孙会珠与团委书记邱岭两位老师来指导队员暑假实践的具体事宜与安排,老师验收了大家的实习成果,就地询问岩石的名称属性等,并与队员们一起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之后在博物馆内进行拍照留念。
7月25日,实践小队随老师一起来到北戴河,学习海水对大地塑造的过程、特点,亲手测量岩石被海洋侵蚀的波痕,体会滴水穿石的恒心。
认识潮汐原理,观察记录潮汐现象,锻炼观察与思考能力。观察渤海湾观察波浪作用特点、波浪底部水体运动、粗细物质分布及其与坡降的关系。
并且对浪成波痕,波峰平行海岸线、海滩的分带进行素描。在海边休憩之后实践小队拍照留念。
7月26日,为完成共青团中央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任务,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会珠,团委书记邱玲和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以参观李四光纪念馆为形式,学习四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李四光先生是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主要奠基人,是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者。李四光纪念馆始建于1989年,以大量珍贵图片和实物资料展示了李四光先生把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科学的光辉历程。
李四光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那是一座被矮墙环绕的建筑,墙上垂下一簇簇爬山虎,显得格外宁静。
这里原来是李四光先生的旧居,李四光于1962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10年。后来经过扩建修缮,纪念馆向公众开放。纪念馆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光辉足迹、卓越贡献、事业传承、精神永驻。实践队随着讲解员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的岩石标本,还有李四光的衣物和手稿,在海外留学时的成绩册、毕业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的照片……
一件件珍贵的藏品,还原了李四光当年辗转各国求学的场景。大家了解到李四光的求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1904年,年仅15岁的他被选派到日本学习造船专业。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1913年,又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一年后,他认为采矿离不开勘探,便决定改学地质学;同时,选学了物理学、数学等课程,为日后的科学拓展储备了多学科知识。李四光先生曾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地贡献给我的祖国,这样更有意义。”,带着报效祖国的决心,1920年,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从此,开始了在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探索和攀登。移步室内,这里是四光先生曾经生活的地方,讲解员说,李四光先生为了不打扰夫人的休息,甚至不和夫人同室共寝,这也侧面反映了李四光先生的工作繁忙。紧接着我们注意到,展厅墙上有一张李四光一家人的全家福。除李四光是地质学院士之外,其独生女李林是物理学院士,女婿邹承鲁是生物化学院士,“一门三院士”传为佳话。
走出李四光旧居,我们又来到了一栋大楼。这里是李四光于1956年亲自创办的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所展厅中陈列着一系列的矿石标本。还有伽马仪、仿制铀矿石、地应力监测设备等珍贵物品。
在这里队员也见到了四光先生的很多文献资料。包括他对第四季冰川的研究,还有他对中国石油勘探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经典的话语,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作为一位光辉人物,2009年9月,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评价他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群星中最为明亮的一颗”。一个月后,10月4日,一颗遨游在浩瀚苍穹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四光星”。
意犹未尽的队员还有幸见到了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与她拍照合影之余,她说新一代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希望大家勇于探索,努力学习,早日加入到地质学研究的队伍中来。
到此为止今天实践活动逐渐接近尾声,今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李四光先生进行了一次亲密的会谈。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李四光先生130年诞辰,举目今朝,丰碑侧畔,千帆竞渡,万木争春,看星河鹭起,雁阵长鸣,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华民族是丰碑如林的民族,我们走过先人开辟的道路,必要薪火相传,精神永续。
27日,为了更好的了解石油地质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所进行的科研内容,实践小队来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参观,作为导游的学姐将队员们带至地质楼前,这里赫然写着: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油气实验室。
实验室的老师很热情,给队员讲了许多器材的应用和方法,实践小队就像海绵一样,吸取着老师讲解的知识。队员所看过的仪器主要有“油气成藏机理分析模拟系统”、“油气地球物理分析模拟系统”、“油气钻探实验系统”、“油气测井实验系统”等。
在参观“油气测井实验系统”时,作为讲解员的学长为了让队员们更容易理解,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并通过问队员问题让大伙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虽然很多东西还没有学过,但是不能阻挡队员求知的欲望。队员们了解到主要的测井方法有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电磁波测井等……
通过参观队员们了解到,实验室在复杂和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工程技术领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自然延伸形成了新的研究实验能力,实验平台的规模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原来具备的拥有多套自主研制的标志性专用设备、较强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与复杂过程数值模拟能力、深入到纳米尺度和分子级水平的高精尖分析测试能力等三大特色之外,新增复杂地层条件下油气藏工程物理模拟能力这一特色。队员们无不惊叹于实验室居国内外前列的实验平台能力和水平。
这次的参观受益良多,虽然对一些设备、研究项目、学术名词和原理及过程等都很陌生,但是它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何去做,更让队员们意识到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把基础打牢固,这是为了以后能走的更深,更远,更高做准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4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