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入一针一线,绣出古味新意
摘要:情入新时代,绣出新风貌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为如期实现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梦飞扬志愿服务队第一分队社会实践队于2019年7月11日至7月20日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开展以调研为主、支教为辅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回首过去
瑶绣拥有1900余年历史,是瑶族传统文化的积淀。现如今许多年轻人走出瑶山,传统瑶族技艺面临失传危机。所幸近年我国愈加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瑶绣传承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镇党宣传委员卢先锋同志表示,党委政府将引导瑶绣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传承瑶绣技艺、促进文旅结合、助推脱贫攻坚。图一 实践队队员采访卢先锋同志
心系当下
自2006年起,政府着手发展瑶族文化产业,实现产业脱贫不断向前发展。瑶绣从以传承保护为主,到逐渐面向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李小莲工作室于2015年成立,在黄石村“过山瑶家瑶绣传习基地”开设“工作车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工作模式。自由的工作时间和灵活的工作方式,使村子里的妇女可在农闲时作为绣娘在车间工作,让绣娘们兼顾工作和家庭。如今,“工作车间”已帮助许多绣娘成功脱贫。同时,传承人李素芳不定时开展瑶绣特色学习课程,传授瑶绣独特技艺。图二 李素芳大师与绣娘分享瑶绣技艺
李素芳大师的弟弟、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赵志林向实践队队员介绍道,瑶绣加工车间主要由绣娘们自己主导,在政府提供的政策引导下,销售方式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转变,产业发展形势愈发可观。图三 赵志林同志带领实践队参观瑶绣基地
瑶绣生产由传统的整套服装转变为瑶绣文创产品,如包包、项链、手机指环扣等,力求瑶绣绣品大众化、日常化、现代化。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同时创新瑶绣形式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让瑶绣绣品走进生活,焕发新生机。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四-七 瑶绣文创产品
展望未来
近年来,传统手工技艺的传习活动已走入当地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做到传承谱系真正走出家族范围。学生学习和传承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同时让瑶绣技艺在活态传承中得到全面发展。
图八 实践队队员欣赏学生作品
但目前瑶绣产业也面临困难,主要表现在资金和人才的短缺。瑶绣工艺精细复杂,做出一套瑶服的时间成本高,加上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瑶绣绣品销量提高受阻,难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此实践队队员采访广西贺州市文化与旅游局熊开阔科长,他表示:现有发展思路是“诗与远方”,诗即发扬瑶族文化,远方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即使瑶族文化和市场的结合再困难,政府也定将继续探索,打通产业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图九 熊开阔科长与实践队队员交谈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国家长治久安。实践队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了解到瑶族刺绣的历史、现状、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未来发展趋势。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传承人和绣娘们的共同努力下,瑶绣产品能更快、更好、更有质量地走进市场、走向世界,实现脱贫致富,绣出新风貌。
文/廖静柔 刘千芊
图/黄桂杰/谢建周
经贸梦飞扬志愿服务队供稿
2019年7月25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