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法学院“法暖东营”团队暑假实践

来源: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作者:王新月

山 东 工 商 学 院

题 目:关于普法宣传及法制调研的调研报告

作 者:鲁智涛 王新月 张艳 王栋 黄德威

薛凯丽

学 院:法学院

年 级:2017级

指导教师: 陈宇

2019年 07月31日

【摘 要】加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群众最关心的身边的事情,以群众最需要法律救助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宣传、咨询和服务,让社区成员在自主选择法律服务过程中吸取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修养和水平。只有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之“水”涨了,依法治国之“船”才能真正地高起来。

通过在东营市为期一周的普法宣传、居民法律意识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我们对东营市东城区东城街道老人和青少年对相关法律的熟悉程度以及维权意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了如下的调研报告。

一、社区居民维权意识处在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

我们通过让社区居民填写调查问卷来反馈社区居民对法律意识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侵权行为时,绝大多数人会想到维权,但多数人会视侵权程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和部分人会视维权的难度去决定是否维权,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坚决维权。这个现象并不乐观,反映出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仍然处在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状态。

通过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缺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社区居民对自己的权利缺乏理性认识,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为权利而斗争,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权利救济;二、社区居民自己的权利意识已经觉醒,但是不懂如何通过那些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觉得维权是一个复杂化的过程。在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现代社会,只有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维权意识,能更好的维护好合法权益时,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所提倡的法治社会,才能更全面地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二、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成因分析

通过我们自己的实际调查和咨询当地法院相关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社区居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六点。

(一)文化教育程度

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我们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如果公民受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法律知识,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容易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反之,如果是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如文盲或半文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或者不稳定,小农意识强烈,道德修养较差,社会经历浅薄,则头脑中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实践中就容易以身试法。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几千年来抑制诉讼的传统乃至无讼的观念,对人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数的居民认为“进人法院没好事,进法院的没好人”,怕法、逃避法律的现象相当严重。再者,目前我国仍然处在一个“礼俗社会”或“人情社会”当中,“礼俗”和“人情”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区中。居民之间几乎每天相见,彼此都是熟人,更加不愿意借助法律,因此撕破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这种现象导致其遇到纠纷忍气吞声,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寻求司法的保护。避讼倾向和“人情”使得居民的权利意识进一步弱化,居民对法律的疏离感进一步加深,极大的阻碍了居民法律意识的形成。

(三)法律经济成本

维权成本和诉讼成本极大的阻碍了居民想要维权的想法。经济利益是驱动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从事某种活动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问题。人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总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一番盘算,如果维权的成本大于收益,则必然会选择其他途径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居民遇到有关侵权的情况时是否寻求法律帮助首先他们考虑的是寻求法律帮助的诉讼成本的问题,如果诉讼成本较高,一般他们会选择其他途径。

(四)法律实际运行现状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权大于法、钱大于法、行政干预司法情况时有发生,法官和律师的关系、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等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司法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直接影响着法制权威和司法公正,使居民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这种状况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甚至对法律持一种怀疑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的认知和感情难以形成。甚至有很多居民认为法律是保护有钱有势的人的,对普通老百姓是没有用的,当弱势群体与有钱有势人发生法律纠纷时,法律偏重保护有钱有势人的利益。

(五)法律自身因素

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存在自身的缺陷。首先在法律制度设计方面还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其次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有限的,在社会生活中并非什么问题都适用法律。不少社会关系、社会生活领域采用法律调整是不适宜的,如亲人、朋友之间,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向身边的亲友求助,但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要求对方写借条,时间长了,借钱一方就会淡忘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拒绝还钱,因此涉及的不仅是财产问题,还有情感问题,此时法律并不是居民心目中最有效的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的方法。

(六)普法宣传因素

居民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潜移默化和点滴积累,普法力度的强度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针对居民开展的普法活动比较多,但普法活动效果其实并不理想,没有针对性,普法形式一般是宣讲法律条文,居民一般难以理解法律条文中的内容,居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进而导致居民认为法律是复杂的难以形成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普法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居民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严重影响了居民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基本对策

(一)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社区通过组织大量法制教育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居民法律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社区中,社区图书室、德育活动室等都是举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德育活动室内展览一系列关于法律图片,法律知识来扩展人民对法律的进一步认识。此外社区可以举办收看法制讲座,让居民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使法制教育得以延伸。可以在社区的宣传栏定期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提供法律咨询处

在社区所在街道提供法律咨询的地方,在平常生活中居民如何遇到关于法律上的困难,可以咨询相关法律人员,那里可以无条件帮助居民了解法律的过程和法律的知识,从而保护人民的自身利益。提供帮助人的人可以更加了解法律可以帮助人民,而受帮助的人也能从法律中获益,这个方面是一个深入民心的切实的办法。

(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例如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这种通过用看,听,读的过程让居民更加觉得通俗易懂,所以只要居民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异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思想道德上,要用科学思想和理论武装全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建设要努力培养“四有公民”,并且要在全体公民中广泛进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和遵纪守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使群众懂得公民的权利、义务和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他们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五)规范执法、司法活动,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必须建立良好的执法、司法环境。从执法者的角度讲,要依法行政,办事时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权,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自觉提高与自己职位相适应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从司法角度讲,要维护司法公正,通过冤、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有力地促进司法人员公正办案,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法定义务得到履行、违法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徇私枉法等司法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因为如果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差,它将直接影响具体案件的质量而影响法的权威和尊严,影响群众对法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与此同时,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为此在立法上要限制居于优势一方,保护弱势一方;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更有效的公平救济途径,用法律为他们讨回公道,用法律改变他们的命运;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加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群众最关心的身边的事情,以群众最需要法律救助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宣传、咨询和服务,让社区成员在自主选择法律服务过程中吸取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修养和水平。只有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之“水”涨了,依法治国之“船”才能真正地高起来。我们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法制素质,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普及范围,以专长服务社会,用热血谱写青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的假期实践 梁博雅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花朵绽放的好天气,我迎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放下了久握于手中的笔,拿起了塑料袋,为家乡的居民、商铺打扫街道,做社会实践。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 梁博雅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青岛农大“助梦起航”科技成长营走进东田社区带孩子玩转科技
7月17日,当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梦起航科技成长营”的队员们就已经踏上了前往东田社区进行“助梦起航”科技实践的行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的沐浴中,我们走进了田村…
以汗水浇灌青春,用知识回报社会
以汗水浇灌青春,用知识回报社会——记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赤日炎炎,挡不住如火热情;骄阳赫赫,吓不倒如荼决心。2019年7月27日——7月29日,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
暖心之语 如沐春风
汕头7月9日电(通讯员王可衡)2019年7月9日,早上八点,桃溪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指导老师刘旖老师早早地从华南师范大学出发前来汕头桃溪学校,了解华师历史青协赴汕头桃溪服务队的活动开展情况。迎着和煦的阳…
齐风传承 我们一直在路上
7月30日电(通讯员赵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科技的飞速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许多传统文化都逐渐被岁月的长河冲淡。好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只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化…
法学院“法暖东营”暑期实践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结合专业特色,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组建的“法暖东营”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区东城街道开展了为期…
追梦青春,为爱启航
2019年7月23日,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烟台志愿服务暑假实践团队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沙家村开始了第一天的支教活动,上午8点,报名同学全部到齐。由于村庄位于山区,交通条件并不优越,通过我们…
法学院“法暖东营”暑期实践
实践出真知,躬行得真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作为大学生如果只顾思考问题而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是纸上谈兵。实践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锻炼、学习、跌…
缘溪行·再见已是归来时
汕头7月8日电(通讯员黄琪淳)7月8日早,华师历史青协赴汕头桃溪服务队29名队员一路向东,赶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桃溪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队伍由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组成。图1队…
“海洋梦,逐波前行”三下乡志愿服务团参观青岛海军博物馆
2019年7月23日,“海洋梦,逐波前行”三下乡海洋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团全体成员于14:00准时在第一行政楼集合,共同前往青岛海军博物馆进行游览参观,品味历史流传下来的海军文化。走进大门,便可以看见大路两旁摆满…
多彩课堂真情暖童心 莘莘学子助力乡村梦
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素质教育没有完全实现的今天,践行这句话困难重重。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遨游”过来的,以实践积累学识并未实现。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