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想过,要在支教的日子里,每天一篇日记,记录这段奇妙的经历。只是很遗憾,两天的火车,让初次出远门的我有些难以适应,每日一记的计划便被耽搁了,因而,在来到青海的第二天,我决定,把这遗漏的三天的回忆,重新定格在我的文字中……
7月19日早上八点半,尤洛卡广场,相机咔擦一声,定格了24个萤火公益志愿者们的笑容,那笑容,表现出了同学们难以抑制的激动的心情,这次,是真的要出发了,去支教的约定,也即将要实现了,此去一别,青海与济宁,两地两队,不同的故事即将演绎,我作为青海支教队的一名成员,与另外12名同学,踏上了去青海的路。那天,青岛的天气晴朗,阳光略有些刺眼,我望着青岛的天,再看看这片待了两年的土地,看着送别的朋友,心里满是不舍,有一瞬间动摇,但仅犹豫几秒过后,是毅然坐上了火车,告别我的朋友与这片热爱的土地,去追寻我的梦,即使这梦并不会做太长时间。
下午1点44,火车准时出发,一行人,一趟车,一段路,就在火车轰鸣声中,新旅程的号角吹响了。火车停靠第三次,就到了潍坊站,望着熟悉的地方,连空气都那么亲切,我幻想着那时候我的妈妈或许已经开始准备做晚饭了,我的爸爸或许也已外出回家,他们或许也在思念着他们的小女儿,一瞬间,一股浓郁的思念之情席卷而上,心中苦涩,嘴上念叨着想回家,却还是老实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想,这大概就是长大的无奈吧,我们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然后去闯荡世界。后来,火车又开了起来,大家一起分享着零食,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玩游戏,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起说着自己的理想,我难过的心情也在这欢快的氛围中慢慢好了起来。晚上,火车在徐州站停靠了半小时,我们也趁着这个时间,离开车厢,出去感受了一下江苏的天气,刚一出车厢,一股热气袭来,与车厢内的温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尽管如此,我们也因为可以自由走动而变得异常兴奋。每次经过一个城市,我都会透过车窗,往窗外看去,假装自己已经在这座城市游玩过,即将踏上火车前往下一段旅程了。不知为何,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兴奋,也可能是因为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闹闹,以至于并没有感受到大家之前提过的坐硬座30个小时的那种辛苦,反而,我觉得这段回忆是很美好的,正是这30个小时的火车,让我们彼此之间变得熟络起来,也有了属于我们彼此的默契。21号下午五点半,我们终于到了西宁站,一出车厢,我最真切的感受:哇,青海好冷啊,露出的脚脖子都想往裤子里面缩一缩。但无论多冷的天气都无法阻隔我们一行人的热情,一出西宁站的大门,我便感受到了与山东并不相同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大家的打扮还是言语,都真切的让我感受到,此时此刻,我就踏在了青海的土地上。后来,我们跟随司机来到了支教的小学,是离西宁很近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在到达小学之前司机师傅带我们去吃了著名的尕面片和手抓羊肉,据世居青海的老人们说,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去百度查了一下尕面片的来历,瞬间觉得自己吃的不仅是食物,也是一种历史传承。吃了来到尕让的第一餐,使我们的高原反应瞬间少了不少,浑身暖暖的,旅程中的疲惫一扫而光,我们又满怀期待地去往最终目的地:阿什贡小学。到了小学已经将近十点,与等待我们带来的校长与主任进行交接完毕后,我们收拾好床铺,开完了会,便各自回到宿舍,不一会,我便坠入了梦乡。
村上春树曾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坚持不了。”我想,不管曾经有多少人阻拦我来到青海支教,我依旧没有动摇我的选择,我也没有屈服于他人的言语和眼光,我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成人礼,因而我终究是冲破了层层阻隔,来到了去青海的火车,也正是因为对支教的这份热爱,让我得以坚持坐下了这30小时的硬座以及无所畏惧地面对未知的所有困难。
从青岛到西宁,哪怕山高水长,我终究还是前来赴约,未来,我一直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十分期待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0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