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早晨,实践队员们离开了淳朴的阿纳古寨,前往浪漫的大理。古城的韵、苍山的木和洱海的水构成一幅柔美的云滇油画。
——题记
今天实践队员们兵分两路,一队进行了大理街头环境调研,另一队前往大理市洱海管理局采访了该局法宣科科长赵育峰。
街头环境调研
第一队进行街头环境调研的实践队员们,在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走上大理的街头,开始了调研。为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可信性,实践队员就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商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对环境改善的措施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针对人们对洱海环境的意见进行了调研。通过与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居民等不同群体的交流,实践队员发现政府对大理的旅游开发使得大理的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其中环卫工人表示洱海内的水瓶、食品包装袋明显增多,也有居民表示政府前几年对大理的过度旅游开发使得洱海内的浮游生物增多,水质下降,增加了后期维护的成本。经过这次调研,实践队员们对洱海周围环境近几年的变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采访赵科长
另一队实践队员们就洱海保护问题,采访了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法宣科科长赵育峰,赵科长很高兴看到大连理工大学“DUT绿行者”实践团队关注生态环保问题,耐心地讲解了洱海治理的政策沿革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保护洱海的两大措施:
(1)推进洱海的法治化进程
(2)提高洱海全流域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洱海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1)1986年白族自治州自制洱海保护条例
(2)1988年制定洱海管理条例,洱海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1996年第一次蓝藻爆发,1998年修订条例,“保护第一”出现在条例中,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确定下来,由洱海管理局统一执法
(4)2004年修订条例,规定洱海最高最低水位
(5)2013年再一次爆发蓝藻,2014年修订条例,条例更注重全流域的管理和保护,扩大保护面积,分级分区立体管理
(6)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此后中央多次提及“七大行动”、“八大攻坚”、“走出误区”,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要求,2018年再次启动条例修订,实时修改完善条例
洱海治理的特殊性:
(1)洱源主要为三条河流,占洱海水源的65%,由于河流经过村庄,村民生产生活对河流产生污染,导致流入洱海的水一般为Ⅲ类水或Ⅳ类水,甚至有些为Ⅴ类水
(2)苍山上的雪融水补给洱海20%的水源,一般为Ⅰ类水,对保护洱海至关重要
(3)为了改善雪融水断流和污染问题,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使直接取水改变为城乡统筹供水
(4)城市不在上游,这也是洱海水治理的一个先天优势
洱海保护需要走出的误区:
(1)单就流域末端管理和保护洱海
(2)环湖布局建设新城
(3)干完某项工程就能大功告成
(4)急救式治理洱海
八大攻坚:
(1)环湖截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污染治理
(2)实施生态搬迁和拆除,治理湖区污染超负荷运转的问题
(3)矿山整治的攻坚战,实现立体化的洱海治理
(4)农业上农药污染的治理,改使用化学类化肥为使用有机肥,变高耗水、耗肥农业生产方式为环保生态节水农业生产方式
(5)河道治理采用河长制
(6)环湖生态修复实现洱海的扩容
(7)提升改善水质,精准治污,治理蓝藻问题
(8)停止过度开发洱海的项目
现有的洱海保护行政处罚:
(1)污水不可直接排放
(2)洱海中不可捕捞,但是可以按照条例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可控制的捕捞
(3)禁止在洱海边设点摆摊,严格管控旅游项目,实施船舶总量控制
为了加强洱海保护,政府采取了在生态治理方面增加成本投入,合理调整工业布局,通过颁布政策和加强宣传改变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措施。
认真听完讲解后,实践队员们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赵科长一一做出了解答,并在最后讲述了一段结语,表达了对大学生实践团队的期望和洱海环境保护未来的信心!
赵科长最后说道,“洱海是一个生命体,要采取立体化治理的方式,将应急和谋远措施相结合,推进洱海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并且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希望政府和人民能够共同努力,使洱海呈现出更美的风貌”。
最美的季节,我们遇上了最美的大理。
在此奉上一首短诗《云滇古城》:
己亥季夏,七彩云滇,有朝霞晚彩之美,遥连天际,又有漫山芳草之盛,人杰地灵。洱海水天一色,一鸿青翠,水澹徐徐;苍山延秀色佳,万般锦绣,宝塔巍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