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青年遇上黄梅戏曲,当青春活力遇上白发红颜,当经典文化遇上传统美德,专属于这个盛夏的激情碰撞就此开启。在热情似火的七月,安徽师范大学雷锋驿站——关爱“夕阳红”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养老院,同老人们邂逅了一场传统文化之旅。
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艺术,2013年人民网一篇有关京剧传承的新闻《有多少梨园世家还在传承》道出了戏曲传承的艰难与不易。一张戏台下只一位老人打着伞在雨中听戏的照片同样令人唏嘘不已,当青年与传统文化脱轨,曾经的经典又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流行文化不断创新的时代,青年们接触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少,听过的戏曲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当团队决定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专属的温暖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为老人们演唱黄梅戏曲与抗战红歌。想要学好戏曲远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唱腔、身段、情感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芜湖市黄梅戏剧团王开老师为我们选取了两个脍炙人口的经典黄梅选段,搭配二胡逐字逐句的带我们深入了解故事情境,学习黄梅唱腔。
短短十天时间,我们一共探访了四家养老院。华康康养中心里有一位奶奶年轻时是芜湖市戏剧团的成员,清晨我们刚到养老院时,这位奶奶正坐在大厅中对着窗外唱着《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奶奶唱的十分投入,一旁的老人们伴着这优美的歌声,或是下棋,或是看报。当我们走近询问奶奶是否愿意跟我们去大厅观看演出时,奶奶很高兴的问道:“你们来表演黄梅戏吗?”,继而又摇摇头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可是别的节目我看不见呐!”。当得知我们的节目以红歌和黄梅戏为主时,奶奶高兴的指了指活动室的方向,示意志愿者推她过去。不到一会,活动室中就坐满了人,热闹极了。那位奶奶很兴奋地同周围的老人们介绍我们要表演的曲目,说到黄梅戏选段时还自己清唱了一段,神情腔调都恰到好处。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阵阵优美的歌声,伴随着二胡熟悉的曲调,在养老院的长廊中回荡。唱到“夫妻双双把家还”时,一位奶奶左手拉着老伴右手指向前方模仿着戏曲中的手势,极富感情的同我们一起演唱着。台下的爷爷奶奶们跟着我们一起哼着熟悉的旋律,也许歌词记不大清,但那曾陪他们度过美好年轻岁月的旋律从不曾被忘记。
除了为老人们汇报演出外,还会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同老人们一起聊天。养老院的阅读室中摆着各式各样的书,从经典名著到养生百科摆满了一整面墙。其中一列书架最为特别,上面除了各式地音乐类书籍外,还有许多同书本一样大小的文件夹,十分整齐的摆放在书本旁边。抽出其中一本翻开来看,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简谱,简谱旁用铅笔标注着重音,特殊字的读法还有一些表示上升和下降的符号。大概十几页,每一页都是一段极为经典的黄梅戏选段。坐在一旁看书的爷爷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指了指边上的椅子示意我们坐下。从爷爷那里了解到,每一周养老院都会有老师教他们唱歌,有黄梅戏、红歌以及一些经典老歌,这些文件夹就是老人们学习的“课本”。老师会强调每一句中哪些字在演唱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读法,因为黄梅戏在安庆府开枝散叶,所以有很多字的读音与安庆方言极为相似,比如“我也曾赴过琼林宴”中“琼”字应该读第二声的“qun”。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老人们每一次都会认真记录老师所教的重点,这样下一周复习时看到笔记就不会再出错了。老爷爷很高兴我们愿意静下心里学习黄梅戏,临走时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好传承,同他们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黄梅花开香满园,三代人齐聚一堂,一片祥和景象。这是一场文化传承之旅,也是老少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最好的陪伴莫过于同老人们一起守护他们所珍惜的那份美好。(文:陈晓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2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