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借此契机,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赴九华山地质公园地质考察团于7月11日至7月14日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地质考察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实践团队在李琼老师带领下来到九华山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与林主任进行详细的会谈后,我们对九华山的地质公园建设有了初步了解,九华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宝贵的人文资源、秀丽的自然美景、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林主任详细地介绍,九华山地质公园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未来建设标准。之后,林主任通过翻阅资料,进一步为我们拓展九华山佛教文化和旅游服务发展的具体信息。
问卷调查是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收集和了解九华山的基本信息后,经过整理,我实践团根据前一天的收集的资料和数据,编辑了调查问卷,针对九华山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熟知程度和基本信息。
在九华街区,我们寻访了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一番交谈并提出有关地质公园建设的问题。我们得知当地居民对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了解相对较少,政府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集散中心,许多游客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问卷工作,同时也为我们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进行了一天的调查问卷实践活动,调查得到的结果反映出前来九华山目的是烧香拜佛的游客占比较大,对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有关九华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知识认识较少。这表明政府需加大地质方面的建设,以及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才能打造优秀的文化教育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本次实地考察分别在两个地点进行,大愿文化园和九华山地质公园。
大愿文化园是集佛教文化,自然山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一体的旅游圣地。步行于层层台阶之上,周边富含佛教特点的建筑宫殿随处可见,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地域特色。随后,我们来到地藏文化的展示中心-弘愿堂。
弘愿堂内我们不仅欣赏到充满庄严之美的佛像,还参观了九华山地质公园简介,概况,形成与演变,典型地质遗迹,文化融合与发展,管理与保护,地学旅游发展和典型岩石样本八大展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发现文化园内部设施较为齐全,文化资源丰富,布局和参观路线较合理,但圆内游客稀疏,参观人数少,文化园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文化园巨大的科普价值未得到更好的发掘。
九华山地质公园于2019年成功申报世界地址公园,我实践团对其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
入园后,我们发现景区内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但景区内有关世界地质公园的标识过少,未能做到及时宣传世界地质公园的信息,使其地质科普知识得不到更好的宣传和未能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我实践团沿着百岁宫-闵园景区-凤凰松-天台景区-花台景区-返程 的路线进行考察,一路上我们首先考察了古老寺庙建筑(百岁宫,肉身宝殿等)与花岗岩结构,寺庙选址与九华山地貌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沿边岩石的垂直节理和富氟晶洞花岗岩普遍发育。在闵园竹海,山体多断层,断层性质,断距,断层宽度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在怪石嶙峋的天台景区,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缆车观察到天台峰的自然带呈垂直分布。山上岩石的风化现象和剥削作用强烈,形成形状各异的象形石。通过对大鹏听经,金龟朝北斗等的岩石采样,考察一番后,我们发现附近岩石多由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第二次钾长花岗岩组成。在花台景区,奇峰异石更是丰富,我们先后考察了花岗岩的柱形峰——定海神针,风化剥蚀型象形石——钻山神鼠兔拜佛、崩塌型象形石——石长城、崩塌堆积型象形石——马头石、滚石型象形石——大象出林石、垂直节理——仙人晒靴石等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
经过一天的街区走访,一天的问卷调查,两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得到关于九华山地质公园旅游服务,佛教文化,地质结构等多样的资料和数据。
为期四天的地质公园考察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需要将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深刻发现其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九华山地质公园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9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