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生三下乡:红色延安追寻红色古迹
大学生网报7月27日德州电(通讯员 董天一)民间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剪纸作为民间艺术,长期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最纯朴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是他们精神文化的体现。从民众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禁忌和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中都能够看到剪纸的痕迹。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态化形式,是民间文化形象的载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民间文化的精神。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索。
而陕北剪纸是在陕北独有的地域文化滋养下的草根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剪纸艺术的特征:是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它和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紧密相连。今日,“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团队来到了延安,寻找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大师李福爱。
从好奇到兴趣
“我们那个时候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每天都不上学,其余也就是业余时间了,过去穿的鞋,衣服,虎头帽,虎头鞋……都要自己手工缝制,奶奶和姑姑就带着我剪纸,绣花。而那个时候,剪剪纸,绣绣花,都是为了贴贴家用。”从李福爱的一番话中,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也了解到了李福爱和剪纸缘分的开始。
当队员们问到为什么要继承这门传统手艺的时候,李福爱向实践队员笑了笑:“因为我热爱剪纸这门艺术。我从没有想过,依靠剪纸发家致富。从小我都是跟着毛主席的思想走的,艰苦奋斗到底、不偷工减料、一步一实地,诚心诚意地把把自己地事情做好。那时的我觉得剪纸和绣花非常有意思,看着奶奶和姑姑这样那样的捣鼓手中的剪刀,一个美丽的窗花剪纸就完成了。那时,我心里觉得特别神奇,对剪纸就特别有兴趣。现在时代不同了,我还能靠剪纸发家致富呢!”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李福爱用一把略带锈迹的剪子,剪断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把剪纸装在心里,生根在心里,扛起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延续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从兴趣发展到一份责任
李福爱对于传承与弘扬剪纸文化,他有着自己的信念和想法。“一门手艺的传承我不会局限于家庭,我现在就是面向全国的,全世界的。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是谁,只要感兴趣,我就教。艺术是给人共赏的仅仅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过于狭隘,拥有这样的想法是剪不出生动而富有灵性的剪纸的。如今市面上的机器加工,效率高不说,还很精美,但是没有灵魂。剪纸是艺术,艺术是不能被复制的,只有付出心血与努力,凝结而成的剪纸,才会生动,灵巧。”李福爱对于工作的认真和负责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想法,有拼劲的青年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她没有把剪纸当成温饱的工具,而是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之大,任重而道远,40年风风雨雨,从未放弃,她致力于救活传统,致力于巩固中国魂!
在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看出陕北剪纸已经成为黄土高原这一古老地区艺术文化的符号,寄托着陕北人的思想和精神,承载着陕北人对于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它所蕴含的艺术美的意蕴将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步伐,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剪纸,虽经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但始终屹立在高原之上,与人们的生活相交相融,传达着人们对艺术之美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
剪纸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上的平面艺术,是我们中国的符号,是中国面相世界的符号,一张简单的红纸,一把小巧的剪刀,能够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能够描绘整个世界。
剪纸艺术已逐渐是现代艺术中的一根导线,直接导入人们心中的导体,是最易驾驭的造型手段和资料的营养供给。只有敢于继承和汲取,才能使自己成为艺术的主宰者。这不但要从形式上摄取营养,更重要的是精神,要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展示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优势和独具的风采,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一扇走向无限的天窗,才能给剪纸艺术带来新的生机,让剪纸艺术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