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十九大“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号召,7月12日,来自十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队员,来到陕西西安碑林文化馆,开展“口传心授,以绳为学”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
图为两位老师向启为创新队员展示桌布艺术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建军摄
“倒钩编织”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所谓倒钩编织,指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编织技艺。简单来讲,就是用一根小小的钩针将螺纹棉花线钩成蕾丝制品。钩针编织的花样和形状非常自由,透过一支钩针可将一条线编织成一片织物,可根据需要钩出许多自由花型细且与不同的形状。
以历史为帆,行编织之旅
在上课之前,便有馆里的工作人员为启为创新团队队员介绍了“倒编”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如今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通俗易懂的讲授。而进一步的亲手实践学习,可以让队员们加深对倒钩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明白倒钩无法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原因,且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加形象地感知中华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老师手把手教队员编织方块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承伟摄
课堂上,手艺人马莉老师为队员们展示她所编制的桌布、毯子等作品。生动的开场很快便把躁动的队员带入了一绳一结之中,且激发了启为创新队员们对编制的热情。
没有多言,旁边的一位身穿黑色连衣裙的女老师为每个人发放不同颜色的细棉线以及粗钩针后便立刻进入到手工学习阶段。
好学之心,可编精美之作
一位队员看着那蓝色的毛线开趣道:“我们男生能编制出什么东西呀。”“经我这么多年的教学发现,我带的学生中男生都比女生要编制的好,因为男生更有耐心,所以你们七个男生可千万别放弃呀”马莉的话犹如一针兴奋剂给队伍中的男生莫大的动力。
启为创新队员把老师围成一圈,认真听着基础编制方法,“绑活结、挑细线、锁六针、成圆环、织长针…”老师一边快速地说着,一边行云流水般地编制着,队员们手忙脚乱地学习,却始终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尽管室内开着制冷空调,汗珠依旧从队员的额头缓缓滑落。“老师老师,您慢点”“老师老师,您刚才那步是什么”“老师老师,我这编的对不”一句句语言阻止了老师继续教学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教学一边。
队员在认真听完老师第二遍讲授后,又开始自己艰辛的编织之旅。有着老师遍遍耐心地讲解,有的孩子已能独立完成整个方块结的编织过程,一边编制一边口中念叨“三短针,三长针,二短针,三长针…”其精美程度让周围同学与老师们都称赞不已。但还有的队员的方块大小一直变,不是他在偷懒,而是他编了拆,拆了编,连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后依旧无法领略编织的门路。
按照老师的话来讲,就是“编织也是需要天赋的”。在编织的过程中,老师也来到队员们身边一起动手操作,共同度过这段美妙时光。
启为创新队员互帮互助,共同编织方块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侯云飞摄
以亲手之作,传编织文化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场始料未及的停电结束了此堂课的教学。启为创新的队员们只能放下手中的针线,恋恋不舍地望着老师。一堂课下来,大多数队员已大致掌握倒编的基础编制方法,拿着自己半成品给老师进行最后的加工,未掌握的队员与老师交换了联系方式,锲而不舍地向老师们询问,准备后期自己继续编织。在临走之际,启为创新团队队员与老师进行拍照留念,拿着他们做好的方块结,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手指在红绳间穿梭,花样在尝试中成形,文化血脉在一言一语间传承。启为创新团队亲力亲学,用心做着,更深入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编织技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而中国传统技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唯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亲身体验学习,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4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