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校园,融入乡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学习,实践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能够引导大学生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更好地了解国情、区情和民情,不断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习和工作上前进的动力。大学生唯有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才能真正磨砺意志,获得成长。
为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关注民生,了解当下农村生活现状。7月18日,追梦“赤子心”团队,经过精心准备、明确的分工,正式动启动“下乡行”。赴王府镇,进行贫困帮扶及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图为团队抵达目的地通讯员 夏俊宇摄)
二.“你们来一趟不容易,我带你们到处去看看······”
对“赤子心”成员的到来,老年人表示很新奇。因为老房子经久失修,最近的几场大雨使屋子里进了水,他们将受潮的家具搬出去。 闲谈之余,大家了解到,他已经患脑血栓十年之久了。“多亏的国家的农村医保呀,不然,我这病早都没得治啦。现在看病,国家都给报销,花不了多少······”我国目前建立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图为受访人搬运现场通讯员 陈有伟 摄)
三.“我希望他们能抽空回来看看我······”
此次实践之行,团队成员对镇小学领导进行了访谈,队员们获悉了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心理辅导站建设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所达到的效果。并开展主题班会,留守儿童主要问题体现在厌学情绪重,学业成绩普遍差,“赤子心”团队回访了10户留守儿童家庭,并做了相应的心理问卷调查与访谈,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少部分由“单亲”父母照顾,而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性格更加内向、敏感、悲观,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时也较为抗拒。“赤子心”团队对当地村民发放了心理健康小贴士,普及农村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加强家长对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以及应对措施的了解,多措并举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助力其健康成长。
(图为主题班会场景通讯员 夏俊宇摄)
“他们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们在外面能平平安安的······”留守儿童小文说道。从小学开始,父母去外地务工,他就长期住在姑姑家。没有家人足够的关爱,使小文掌握了更多生存技能,和同龄人比起来,这个十几岁的孩童脸上,写满了成熟。生活做饭、下地劳作,不在话下。据悉,镇子上像小文这样的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留守儿童,占很大一部分,其中,在读中学留守儿童数多于小学。
(图为小文带大家当地走访通讯员 夏俊宇摄)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
“赤子心”团队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及定点扶贫的要求,每日都会组织团队力量分组前往贫困村落实地走访,在良官营子、东灰同、西灰同、舍不代、下八家子、上八家子、河西、哈拉哈、 等十余个村落,通过走访时的形式,收集了一份份来自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时值高温酷暑,虽气象台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但这并没有阻碍实践队深入乡间、深入田间地头配合相关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实践队也采访了许多留守儿童,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关注当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心理健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脱贫攻坚也同样转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脱贫难题、增强脱贫动力、提升脱贫实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注重“精神扶贫、思想扶贫”迫在眉睫。提升农民的知识素质,也需要文化浸润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需要建立各种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也需要打破各种制度藩篱,创造开放、流动、多元、和谐的机会和社会环境。(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49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