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8:00,我们慕名去拜访邓碧玉同学的家,她的大伯于1979年参加过越南战争,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
(邓荣生的家门)
邓伯父名叫邓荣生,出生于1956年7月4日,他今年已经63岁了,但看起来依然身体健朗,笑容灿烂。
(邓荣生的近照)
邓荣生成绩优异,是村里少数的高中生之一。
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本来打算去学习一些赚钱营生的技术,但在邓父的鼓励下,他最终选择了从军。
(1976年邓荣生参军时的照片)
1976年,20岁的邓荣生成为了124师的工兵,最初的他并不适应军队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享受在军队抛洒热血,也学会了与战友纵情高歌。
他渐渐懂得了,自己肩负着的是什么。
7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驱逐中国在越南的华侨,并且侵犯我国的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
邓荣生与其它同为工兵的战友一起,冲在所有战友面前将桥路修好,等所有战友撤退后,他们再将桥路拆掉,以免敌军发现我军的行军轨迹。
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施工是很危险的,但在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即使是刀山火海,他们也必须咬牙执行任务。
据邓荣生回忆,当时他们的军队经过了一个村庄。越军炸毁了当地的水坝,水淹没了稻田,稻田里一片泥泞,战友和战车根本无法通行,那时的他们别无选择,只好拆毁当地的木制家具,将木板铺在路上,以便军队通行。
“那场战事之后,好多人都不见了,”邓荣生回忆,“估计就是在那个时候没的……那个时候没了好多人。”
年轻的邓荣生热血、好战,作为班长,他曾在部队获得过6次嘉奖。
1981年,他本来想继续当志愿军,无奈家里的老父亲病重,他最终还是选择卸甲归田,回家侍奉父亲。
退伍后的生活是平静而无趣的,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乌黎村只有两个小卖部,菜市场都距离村子十公里远,更不用提有什么娱乐设施。
“咱们习主席人不错,前些年还有专家下来指导我们种田,”邓荣生说,“但是啊,咱村的扶贫政策落实得不够到位啊,国家拨下的好大一笔钱,结果现在村里连路灯都没修全。”
邓荣生一生共养育了四个子女,除小儿子外,其余的都已各自成家,一年大概回村里六次。
作为父亲,邓荣生理解子女们生活上的困难,也不愿意过于依赖自己的子女。比起伸手向子女要钱,他和老伴更倾向于依赖每个月的退休金生活。
但让他感到气愤的是,乌黎村对他这个参战过的老兵的扶持力度显然不够。
“一个月就600,还是太少了啊,”邓荣生皱眉,“我听说那边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都有2000,我也不奢求能和他们一样,但能不能稍微跟上国家的平均工资,给个1500呢。”
据邓荣生反映,村里就他一个是参战过的退役军人,但村里的关怀力度渐渐弱化了,以往村领导还会在建军节的时候过来慰问,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福利也渐渐消失了。
“咱国家有发放老人补助金,农民种田也有技术资金之类的帮助,可以看出来咱国家对农村还是很重视的,”问到对未来的期许,邓荣生很有感慨,“我就希望啊,咱村能对我们这些退役军人多一些关怀,国家能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我相信咱乌黎村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咱国家也会越来越好的。”
(2019年7月22日8:00义教成员来到邓荣生的家进行采访)
(2018年4月23日邓荣生与124师战友在东莞的集体照)
(2019年7月22日9:45志愿者与邓家人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