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沂蒙历史文化,总结沂蒙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山东理工大学“岱农崮业”社会实践团于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赴临沂蒙阴岱崮镇开展基层干部访谈及口述乡村历史活动,通过基层干部的口述回顾岱崮镇的历史记忆,红色故事,桃产业发展历程;学习沂蒙精神,传承历史文化。
访谈对象:蒙阴县岱崮镇东峪村历福厚
访谈地点:历福厚老人家中
访谈时间:7月13日上午
访谈形式:对话、问答
访谈主题:革命老人生活近况、革命故事
2019年7月13号上午,在岱崮镇东峪村采访完村支书张见泉书记后,在张书记的推荐下,山东理工大学“岱农崮业”实践团来到了东屿村望东海庄厉福厚老先生家中,探望这位村里德高望重,广文博学的历福厚老人,旨在通过与历福厚老人的面对面交谈,听老人口述岱崮镇乡村历史,挖掘当地红色文化。
去历福厚老人家的一路上,道路颠簸不断,不时有急转弯,在绕过一座山头爬了数个坡后,实践团成员终于来到了位于山腰的历福厚老人家中。历福厚老夫妇见到实践团成员甚是高兴,嘴里念叨着“大学生好哇”,很热情的和实践团成员握手,并将实践团成员带到他的家中参观,历福厚老人一生博学多才,精于根雕、石雕和字画,家中有不少根雕和石雕艺术作品以及富有丰厚艺术气息的书画,他都有耐心的一一展示给实践团成员看还给实践团成员将这些字画背后的故事。还给实践团成员讲了一些民间传说。这个地方叫东峪村望东海庄,历福厚老人还为此作了一首诗“大顶山头中云烟,遥望东方万顷蓝。观海楼上望东海,故乡就在海岸边。”这首诗表达老人对这片土地怀有浓厚的“崮乡“情怀。老人还自述了参军历程,跟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了岱崮保卫战和孟良崮战役。岱崮保卫战历时18天,以牺牲两名战士伤七人的轻微代价,歼灭日伪军300多人,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孟良崮战役是我军为牵制国民党主力以分担淮海战役主战场的压力,确保最后战役的胜利。因为这两场战役成立了岱崮区,党和国家很重视这一片革命老区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在此建立三线军工,毛主席要深挖革命人的脊梁,三线上这里来建厂子,生产队在这里挖山洞,山洞现在还在呢。实践团成员询问老人家是否有种植桃树的时候,老人轻松地回答实践团成员他和奶奶已经不种地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这一些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老人奶奶将他们的土地给了孩子们,托付给孩子们经营了。在实践团成员去老人家拜访之前,山东省的领导也去过历福厚老人家中关心他的生活状况是否有困难,历福厚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很满意,他喜欢现在的生活,他觉得与他年轻的时候相比太强了,以前的时候五分钱买三张纸,这三张纸还要分成好几份来用,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买本子,不仅可以写字还要美观,这是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发展迅速的印证啊。历福厚老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写字又不舍得买纸去练字,他就在别人屋后边找一块平坦的石板,然后买一个石头笔在石板上写字,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历福厚老人却乐在其中。他还告诉实践团成员以前的物品都不是买的都是自己做,如果想要一条新裤子,需要买轮子,自己做纺车,然后自己做裤子,老人感慨到“你们现在过的很幸福啊”。历福厚老人还强调现在社会最重要的是品德,知识是第二位,品德是第一位,历福厚老人认为年轻人就算知识差点但是人品好,在社会上,年轻人有了德行,知识也会学得好,因为他不胡思乱想,只想学习,学什么会什么。历福厚老人还叮嘱实践团成员要珍惜上大学的机会,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不管家境是富裕还是贫困,父母都会竭尽所能帮助实践团成员完成学业。老人还说他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上学,但是就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最后拿了个初中毕业证,挨了三个月毕了业,
实践团成员看见历福厚老人屋里满是字画与雕刻艺术品,老人就跟实践团成员自豪地解释说,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且他从小一直练字,一直没断,从小就爱好书画。看见老人满屋子的自创艺术品,实践团成员问老人这些艺术品出售吗,老人说这些木雕、石雕、字画都是出售的。实践团成员好奇的问,“您这些石雕是跟谁学的啊?”“没有人啊,这我都是自学的。”“老人您的儿子也跟您学雕刻艺术和毛笔字吗?”
老人有点失望地说,“就大儿子跟我学这些东西,他自己在家弄弄,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做。”
老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他最喜欢的根雕艺术品,根雕被塑料袋紧紧的包裹着,但依然盖不住那灿烂的光辉,实践团成员问老人当时雕这个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想法,
老人说他就是根据这个树根的形状来想象的啊。当他把东西都拿出来后,实践团成员惊讶的赞叹道,“老人家里有这么多文化古物啊,那当地有没有什么红色文化收藏的博物馆或者是一些保护的文化遗址呀?”老人思索了片刻说,“没有,这边就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平常说话的时候会拿出来聊,然后后辈就记住了。”这些历史应该被我们所铭记,不能让他们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然后历福厚老人说起1959年那年大旱,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因为那场大旱导致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到2019年正好是一个甲子六十年,现在生活变好了日子富足了,就算今年大旱也不会像当年那样饿死人了。现在家家种桃树,虽然今年玉米还没收成,但种的桃子已经够维持生活了。现在生活好了各方面就都好了,人的精神也得跟得上,历福厚老人还说他最欣赏的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书中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东西,看不完,学不完。历福厚老人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上山干繁重的劳作了,没事了就在家看书研究学问。历福厚老人热爱学习的精神很值得实践团成员当代大学生学习。历福厚老人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但是心态依旧年轻,对于智能手机这类的新鲜事物依旧很感兴趣一直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遇到手机不会用的地方就问小孙子。历福厚老人热爱学习,当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对于当代青年人历福厚老人很是欣慰,表示年轻的一代已经超越了上了年纪的人。青年人现在学习的劲头很足,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对祖国有贡献。知识是多方面的,中国是礼仪之邦日常的礼数也很重要,年轻人也要传承礼仪文化不能坏了礼数。采访时间也接近中午实践团成员也打扰很长时间了,在临别之际实践团成员送给老人实践团成员带来的山东理工大学的纪念品,并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历福厚老人历奶奶站在家门口目送实践团成员离去。
此次去拜访历福厚老人,给实践团成员带来了精神上的洗礼,历福厚老人的精神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从历福厚老人身上实践团成员学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之艰巨,意义之深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