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活态传承指日可待
摘要:“红心港湾,非遗调研”实践团举办实践展览会,并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的有效形式,更是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7月24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红心港湾,非遗调研”实践团在校园内对暑期社会实践内容进行了展览,并对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
展,团队风采
为了使展览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与充分的准备。本次展览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较全面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实践团于社会实践期间所参与举办的活动。富有故事性的照片以及具有感染力的视频更是充分展现了实践团成员的团结协作、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精彩的展览会吸引了众多学生参观前来,使负责讲解的队员们有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实践队员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结,收获满满
展览会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总结与汇报工作。从出征仪式那天起,队员们一直谨记院党委副书记尹铁军的谆谆教导,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积极参与,脚踏实地。龙源湖、人民公园、人民广场都留有队员们不畏酷暑,认真开展问卷调查的身影。走进安乐寨,聆听“司马懿得胜鼓”传承人杨文清老先生与“司马懿得胜鼓”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深入冯河村,观看“黑砂锅”传承人冯春有先生巧夺天工的黑砂锅烧制技艺;踏入远华府邸小区,学习“冯氏民间风筝”传承人马金山先生的手工风筝制作技艺。那一声声低沉的得胜鼓鼓声,那一个个制作精良的黑砂锅,那一只只放飞的手工风筝,都代表着传承者对非遗未来的美好向往,这不仅仅只是非遗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
望,美好未来
随着对非遗更加深入的了解,实践队员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并通过讨论与分析提出了保护非遗的有效方法。首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来提升自身活力。其次,非遗的生命在于传承,要让非遗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最后,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互联网来推动非遗的传承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有助于激发非遗新的创造力。
非遗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所占的绝对空间、绝对比重很小,但它却满载了社会的一种人文精神。非遗的保护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认真付出,非遗乃至其他传统文化才会更好的传承,国家文化软实力才会真正的强大。
通过此次实践展览及总结,实践队员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们会继续热爱非遗、探索非遗,并向身边人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积极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供稿人:唐巍巍王士龙 聂梦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3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