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号到7月20号,山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考察调研实践队奔赴第一站——宁津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首先探访当地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成果,并向当地百姓普及相关文化振兴的知识。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一直被党中央高度重视,如今,距19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两年了,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曾经落后的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杏鲍菇,助发展
宁津杏鲍菇生产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年盈利6000万元,是有名的杏鲍菇之乡。于是我们慕名前往杏鲍菇种植基地——绿泰生态有限公司。
这里我们看到了杏鲍菇长大的全过程。首先是配料制袋,也就是制作一个培养基,然后在无菌室里接种菌种,最令人激动的是到冷库中看长出来的杏鲍菇,满墙满架都是可爱的杏鲍菇。听引导员说,杏鲍菇食之有杏仁味,口感如鲍鱼般丝滑,特别受人们欢迎,使得宁津杏鲍菇广销全国各地。
小泥鳅,大振兴
宁津县柴胡店镇以海大集团水产养殖项目为依托,邀请海大集团水产养殖专家进行全程指导,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开展台湾泥鳅养殖,台湾泥鳅具备繁殖快、易存活、易管理、周期短的特点,养殖难度不大,还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极力施策推进乡村振兴。
中草药,谋合作
仉庄中草药种植面积大概一千一百亩,以“党支书+合作社”作为主要发展模式,由党支部发起,农户通过资金、土地、参与经营管理等方式入股,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由“单独打斗”转变为“抱团经营”。在育种相关技术方面,山中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这里提供技术支持。
大刀文化,记心间
临近中午,奔波了一早上的我们回酒店休息,下午顶着烈日,我们又来到了崔杨抗日基地纪念馆和崔杨美术馆参观,了解当地的文化振兴事业。
我们了解到宁津自古就是“小炉匠之乡”,打铁本是百姓养家糊口的手艺,意想不到是,抗战期间,那一双双结满老茧的手却打造出一把把砍向鬼子的大刀,一个个铁匠铺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兵工厂。仅崔杨村就有四盘铁匠炉,整个柴胡电区有30多盘炉,抗战八年打造各型大刀3000多把。电视剧《大刀记》也大都取材于当地真实故事,作品中的地名如柴胡店、龙潭街、黄家镇等也都是宁津的真实地名。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崔杨美术馆,里面都是一些当地艺术家画的一些画,有的泼墨洒脱,有的真实细腻,有的趣味横生,大家对这些画都赞不绝口,高手在民间。
走访完后,经过细致总结后,我们在村里召开宣讲会,让大家了解身边乡村振兴的一些政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列欢迎。经过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让我们走出了学术的象牙塔,走进乡村,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5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