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奉献服务中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一步增强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暑假期间,统院零度工艺社走访民间文化艺人,深入非遗。力量。
这是一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实践志愿服务队。我们了解学习非遗知识,亲身体验感受非遗美丽,实践帮助群众,与群众们亲切交流,立志成为这个夏日炎炎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实践活动,既增强了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又借此机会以青年人的行动向社会发出了呼吁——非遗,亟待您的关注。
传承民族传统,走进典雅古琴。2019年6月29日,本队成员前往参观了武林之光非遗馆的“非物质文化”,并于当地采访了一位“非遗馆”的手工艺传承人(一位古琴大师),并向他了解、学习有关古琴的知识,甚至亲身体验了一把古琴演奏。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虽然古琴看似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但这小小的七弦间方寸竟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此次之旅,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的态度,还品了品非遗之美。
学习传统文化,走进秀美盘扣。2019年6月30日,本小组成员相约前往非遗博物馆,开启了今日份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体验了一把非遗的制作之美。盘扣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用来固定衣襟的一种纽扣,盘扣的使用历史悠久,据考古文物发现在宋朝就有了盘扣的出现。盘扣是从古老的“结”发展而来,是中国结的一种。随着使用功能的不断发展,盘扣的美化装饰作用得到增强,盘扣的题材和图案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吉祥喜庆的意义。盘扣有着传统的固定样式,也可以重新设计创造出新的式样。不管何种图案形状的盘扣,都传达着服饰和其他载体的意蕴内涵,成为重要的点睛之笔,一针一线融会了制作者的情感智慧和审美心意。此次学习,我们学的是最为基础的几种盘扣类型,学习过程中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华文化的优雅魅力。
传承盘扣艺术,保护传统文化。2019年7月1日在非遗手艺人的帮助下,本社会实践小队于博物馆周边几个社区开展了一次“盘扣手工艺制作”活动。在体验传统,传承技艺的氛围中,和社区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一天。活动中,我们向社区伙伴们介绍了盘扣的历史和现代的运用,并向大家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其中,我们重点向大家介绍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意义以及我们如何较好的传承保护这些蕴含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我们还手把手地教社区伙伴们打脖扣盘扣、缝制、调整、固定。此次活动得到了社区伙伴们的热烈反响,纷纷表示希望可以多参加此类传统手工艺活动,使优秀技艺得以手手相传,继续发扬下去。而我们收获了欢乐、收获了肯定,让我们在非遗宣传传承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实地探察民情,调研民间艺术。2019年7月2日上午,本小分队乘车前往几个社区定点发放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在社区负责人的帮助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共发放了一百余张问卷。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大家认为非遗很重要,大多数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是很多,并且对于它的关注也不太多,非遗或许只停留在人们的心里,却没有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关于传承,大多数人觉得非遗应该与时俱进,大家觉得非遗面临种种危险,最好的宣传办法就是拍成纪录片在电台播报。
文化遗产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书。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它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对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来说,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现存文化的记忆,物质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从历史的角度和非物质的存在形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含了更多的随时代迁延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更应该加以珍视。它们为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绵绵历程和中化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提供了最为信实、最为直观也最为生动的实物见证。人们从中不仅能探寻历史的足迹,认识历史的原貌,还能受到中华文化传统的滋养与熏陶,增强自豪感,以及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边疆地区的文化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不仅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十分宝贵,其中一些部分还有力地证明这些地区的陆疆和海疆已隶属当时的中央王朝。因此,遍布我国东西南北的众多文化遗产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情怀的最佳教材。这应该是我们认定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出发点。
而此次社会实践,让我对于非遗的感情更深了一层,我也不禁为其传承发展捏了把汗。保护、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同时也特别依赖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城市中发挥它的文化功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应该集合多方建议,广开言路,从而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手段,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重任,争取在传承每一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否则,这将会是我们无法弥补的遗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