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霏霏的姑苏,弥漫着江南特有的雅致,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斜风细雨也无法阻挡“华韵悠扬,青脉相承”——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实践团队成员们的憧憬:一方面,他们将发挥文学院的学科优势,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系列特色课程;同时,他们将结合苏州的千年历史与时代精神,在开展深层、多元的课堂同时使学生肯定自身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清白釉色印丹心,彩缎真丝传文明
“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是什么意思吗?”在“中国瓷器与景泰蓝掐丝”主题课堂中,成员邓立飞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使孩子们了解瓷器和中国的关系。而在孩子们模拟景泰蓝掐丝工艺进行掐丝画制作时,一位小朋友拒绝了妈妈和志愿者的帮助,表示要独立创作,并骄傲地对志愿者说:“我认为,古人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都能够做出美丽的瓷器,我现在有那么多的工具,一定也可以。”话语虽稍显稚嫩,但那张笑容洋溢的脸上却满是坚毅,其他小朋友被他感染,纷纷表示自己也可以独立完成,家长们都非常欣慰。虽然过程中有些困难,但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工匠精神”,了解了中国瓷器对于世界的意义。
于是,第二节“丝绸花制作与插花工艺”课程便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们前来参加。“老师,为什么古人会这么重视花呢?”听完了主讲人对于花艺历史的介绍后,一位粉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举手提问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古人认为此为人生八大雅事,”何润晴同学积极为她解惑,“我们古人认为善花者品性怡然,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花艺,甚至发展出了专门的学问,叫做花道……” 窗外雨潺潺,花艺、花道的历史发展被娓娓道来,孩子们认真听讲的身影在暖黄的灯光中显得愈加温馨。
《离骚》撼千载,丹心承古今
“如果提到传统文化,脑海里最先浮现的还是古诗词,毕竟是从小学到大的,即使是我们这个年纪依然还记得很多诗词。”一位家长在和志愿者交流时如是说道。因此,在崔徐阳和申成宇两位成员带领下,新一天的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以“爱国诗词剧”为主题,志愿者们上演了一场场生动形象的表演。
志愿者们身着的汉服让孩子们首先近距离了解了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接着成员选取《离骚》与《夏日绝句》两首诗词,配合多种道具、多媒体设备等,尽力揣摩和还原诗人当时的心境,舞台剧表演的形式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也纷纷上台亲自演绎,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这不仅能让他们了解这两首诗词的情感内涵,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汉服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唤起了学生对于传统诗词的热爱,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浓浓爱国之情。在沟通古今的基础上创新了传统文化内容,这是公益课堂特色课程的一大亮点。
揭秘岁月,继往开来
随着社会实践进入尾声,又有新学生加入到了课堂中。面对志愿者的采访镜头,小姑娘落落大方地回答:“我觉得,传统文化是要从小学起的,因为它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一知道这个课程就来了,希望以后也有机会继续上课。”“四大发明从小就知道,但其实我真的不太了解具体应该怎么制作。”经过成员雍雨霖和江雪的介绍与讲解,大家对于四大发明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印刷术,让我们得以凝视岁月、揭秘岁月。”“指南针,为我们指明过去、指向未来。”“造纸术,传承千年文化、承载世界文明。”“火药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在手工实践环节,家长们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这样的团队合作以及亲子合作形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也增进了亲子情感,更加深了孩子们对于四大发明以及其在现代应用的认知。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志愿者,在本次主题课堂中都收获颇丰。
“我们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更能起到育人的作用。孩子们在这几天的课程中,一直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学到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活动。”课程结束时,图书馆负责人储老师向志愿者们说道,而这也正是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实践团队的创立初衷。
每结束一天的课程,成员们都会认真及时地反思今天课堂呈现的不足,积极提出改进方法、模拟说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对于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以及个人素质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也是一次极佳的提升机会。通过经典诗词、传统工艺、传统科技等特色课程,结合视频、游戏、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希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更多地播撒出去,展示当代青年传承中华文化的决心与风采,呼吁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79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