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七月二十二日讯】(通讯员:黄嘉琦):下乡的日子要进入倒数了。家访也终于在这时候安排上了。“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去我家?”我们计划家访的友善班同学斯琦把头扭到一边,反复问道。一路上还积极地推荐我们去其他同学的家。
她是有点儿不情愿的,我们有一丝丝体会到。
我们知道斯琦的家很远,但是没有想到她的家竟然那么远。走路回家吃好饭可能就要很快去上学了。
穿过一条长长的四周只有树木的路,我们问她,“斯琦,你害怕吗?”“有时候会,但是习惯就好了。”斯琪乐观地答道。
在路上,她的弟弟一直在跟我们胡乱指着各种房子称为他们的家。田地纵横交错,房屋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村里也有特别豪华的房子,但是没有一家是斯琦的。
走着走着,我发现我们家访三人组没有一个人会说茂名话。路上我们赶紧请教斯琦,到时候我们见到她的奶奶的时候要怎样用茂名话称呼她。我们就这样模仿着,“阿婆……阿婆……”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她的家。
进入通往斯琦的家的小道,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树洞”。小道两旁绿树成荫,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泥泞不堪。映入眼帘的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绿树环绕,鸭子随地而栖,时或笨拙地挥动翅膀,“嘎嘎嘎”地叫着。眼前的老人满头白发,但这也遮掩不住她的美,尤其是她那眼睛里面的光,让人移不开视线。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屋子虽小而陋,里面却摆放着书籍,却有一种让人温暖和踏实的感觉。我们三人和斯琦的奶奶绕圈而坐。不久便下雨了,着实为我们不知所措的我们增添了不少忧愁。好在阿婆和蔼可亲,我们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慢慢地热乎着聊了起来。
一开始我不想拍照也不想说话,因为真的太难受了。一屋一老两幼,门外只有几只鸡和鸭相伴。斯琦很懂事,一放学回到家便去帮忙做饭和收衣服。阿婆为了让我们听懂她的话,她改用白话和我们交流。当我们聊天的时候,她和弟弟就在一旁安静地写着字、画画和看书。在跟她奶奶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了斯琦和弟弟从小就缺乏母爱和父爱,被母亲抛弃,而父亲却远在东莞打工,极少回家。姐弟俩是她一手带大的。听到这些,我内心五味杂陈。
阿婆已经八十几岁了,老伴曾是解放军,很早前就去世了。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她仍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坚持让孙子孙女好好读书,省下钱买书给他们学习。谈到孙女,阿婆笑得合不拢嘴。她很懂事,从来不会问婆婆买零食。她年级轻轻,便目光长远,过节亲戚给的钱和婆婆卖废品的钱她都会攒起来。“以后爸爸没钱,我就可以用这些钱来读大学了。”同时又保持着孩子应有的纯真。她很大胆,是学校的金牌主持人,获得的奖状无数。她很聪慧、机灵、上课非常积极,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回答问题,老师教授的新知识,学一遍就能记住在小脑袋里。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留守儿童,跟我想象得不一样的是,他们大多数都很积极乐观好学,每次都早早地在学校门口前耐心地等待着,平时时常和我们打成一片,读书声响彻云霄。斯琦只是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我们的力量很小,实际上家访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何其,能去经历、去了解、去感受这一群体,成为亲身了解这一群体的一份子,以后这也将激励着我去做维护这一特殊群体利益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离开之前,阿婆紧紧地握住一光的手,对我们的到访表示感谢,场面令人动容。我想,“嗯,或许这就足够了吧,即便带去的只是一抹温暖,但余温是永恒的。”
她是不情愿的,我们不止是一丝丝感受到了。她坚信着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前途却一片光明。
“夜晚陪你走一段长长的路,和睡前听到一首温柔的歌一样,都是让人好梦的事。心口那里,突然就柔软了。”她的回家之路真的好长好长,但小小的身影告诉我们,走就好了,总会走到的。
我们快离开了,离开这群可爱的孩子,离开这所承载着我们这十天酸甜苦辣的学校。最后留下的除了是不舍的泪水,还有我们满满的祝福。
上平山小学的学生,祝福你们!小女孩,祝福你!你们一定要好好地长大,快乐健康地长大呀。
图为友善班班主任甄一光送斯琦姐弟回家 黄嘉琦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7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