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给予人光明;火,给予人温暖;火,给予人希望……但是,火也能吞噬一个幼小的生命。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防火意识、更深入地了解火,7月20日湖南科技大学“青春筑梦·科教帮扶”社会实践团科援维修组在湘西州永顺县首车镇龙潭居委会开展了一次关于火的“柯南科学”小课堂。
此次课堂的两位老师是来自科援维修组的郑美龄和丁奕涵,一开始,郑老师询问孩子们哪些物品能够燃烧。“纸张、木头、布、……”孩子们脱口而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郑老师拿出了一块石头、一张纸,分别用打火机灼烧它们,引导孩子们明白只有可燃物才可以被燃烧。
“同学们,只有可燃物依旧无法实现燃烧,那么燃烧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郑老师问道。一旁的丁老师拿出了事先用纸叠好的纸杯,往纸杯中倒入半杯水,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灼烧并让孩子们先观察实验现象。在场的孩子们发现纸杯并没有被点燃,纷纷好奇地望着老师。“是因为水把温度降下来了,所以点不燃了吗?”对于孩子们的疑惑,丁老师进行了解答:“杯中的水降低了纸杯的温度,始终达不到着火点,当然没办法点燃啦。” 郑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着火点以及氧气。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氧气助燃这一抽象概念,她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将点燃的蜡烛盖住,孩子们发现玻璃杯中原本燃烧的蜡烛慢慢地熄灭了。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体会一次消防员的经历,科援维修组准备了一次“我是小小消防员”的实验。老师们将孩子分成四个组,为确保实验安全,每个组还安排了一位助教老师。郑老师从包里拿出了一包小苏打、一瓶醋、四个装了小苏打粉的塑料瓶以及蜡烛,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即将出现神奇的现象,极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她先拿起一个塑料瓶并往瓶子里添醋,随后立即盖上瓶盖,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剧烈反应。孩子们惊讶地喊道:“老师,里面在冒泡泡。”郑老师把蜡烛点燃后,将之前准备好的瓶子对准蜡烛,刚一打开瓶盖,原本燃烧得正旺的火焰瞬间熄灭,在场的孩子既惊讶又疑惑。这时候郑老师拿出剩下的实验器材,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找出关键的信息。
“老师,快帮我看看,我们组的火为什么还不灭?”第四小组的小朋友们着急地询问老师。“你们是不是在把醋倒进塑料瓶的时候没有及时盖紧瓶盖呀?”丁老师一边说,一边帮助孩子们寻找问题所在。再次实验后,第四组的蜡烛火焰也成功熄灭。课堂上,丁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关于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小苏打与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正是使得火焰熄灭的根本原因。
实验后,丁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兄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能让人窒息的有毒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之后,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会严重缺氧,根据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浓度与时间的不同,轻者出现头晕,恶心,严重者会出现行动困难,昏迷直至死亡。因此在家里生火时,一定注意防护措施,多开窗通风。
授课结束后,科援维修组的志愿者们给每位孩子发放了文具,希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一些科学小常识记录下来,并学会独立思考。此次“柯南科学”小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当地孩子的科技文化素养,而且让他们体会到了动手实验的乐趣。“老师,谢谢你们。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实验课,也是自己第一次动手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以后如果还有类似的活动我还会积极参加的,在生活中我也会合理用火,不随意玩火。”来自龙潭村的小瑞说道。
新闻:杨玉莹 文思娇/摄影:龙思思
责任编辑:陶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5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