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浙西南,衔枝同筑巢
—“浙西南革命精神”座谈会纪实
在开展团中央“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大学生专项活动中,本团队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下对绿色经济的研究,结合创新创业的热潮,返乡青年“家燕归巢”助力乡村振兴,,以红色历史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以浙西南红色革命遗址和古村陆群遗址响应红色经济。7月12日,为深刻体会浙西南革命精神,了解当地红色经济发展需求,落实成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燕归浙西南,衔枝同筑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丽水松阳县,开展实地的探访,并与共青团松阳县委,县史志办,县浙西南活动办开展座谈会。
暴雨过后,烈日炙烤着大地,实践团奔走在松阳古街,丽水山耕产品体验馆坐落在古街的转角口,里面陈列着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高山农产品,包装各具特色,香榧、高山绿茶、农民们自己晒制的笋干,无疑不是当地农产品最亮丽的明信片。流连在白墙绿瓦的古街里,映入眼帘的是那一舍手工制造纺,工匠师傅正在制作棕板,他来回穿梭的线在过他手之后变得纹理分明。墙上陈列着他制作的蓑衣和草鞋,还有格局造型的手工袋,厅堂中央挂着一串草鞋,老先生介绍这草鞋编制技艺已经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当地青年人口外流,真正可以继承这个老手工技艺的人并不多,他也希望我们青年一代可以重新重视这些老手工技艺,将它永远传承下去。在丽水当地,中草药文化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它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符合多味中草药的生长环境,也就带动了当地中草药产品的发展。由农民种植,统一采购的合作社经济很好的带动了当地的产业链。
在红色经济建设方面,当地政府非常积极的为乡民们牵线,在与团县委陈书记与史志办刘老师等领导的交流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可利用资源,刘老师着重强调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红+绿+古”延伸为“红+绿+蓝+古”,四点一线,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互融合,建设全域性博物馆,他提出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就是产业振兴,并以精神振兴为支柱,双管齐下,共同发力。将艰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时代的创业精神。其中浙西南革命办叶君红副主任提出当下最急需解决的就是青年人才外流,种植业、土地流转不起来。实践团的队员们各抒己见,就如何做动员工作,政府该如何牵红线,可以给予哪些支持和鼓励政策,可以采用入股形式等多种经济模式带动经济发展,将当地的实际农作物种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行新农业养殖,助力乡村振兴。最后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团委副书记梅莹老师发表总结,她讲到本次社会实践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来完善工作,利用课题资源和专业师资去完善,切切实实地去为这个乡村振兴贡献一些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希望新青年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并且实实在在的事。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赴丽水“燕归浙西南,衔枝同筑巢”实践服务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5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