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小康)。青岛农业大学青翼支教队“青青草原,情暖济宁”实践服务团开课。为了重温父母厚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们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青青草原,情暖济宁”实践服务团特开展了“感恩答辩赛”,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鼓励孩子们去思考,发挥孩子们主观能动性。这是南蒋小学的孩子们新的一天的开始。
感恩就像国旗与国歌
“升国旗,奏国歌,敬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孩子们敬着礼与支教队员们一起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风飘扬。在场的每一个人向国旗行注目礼,深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崇高的敬意。
孩子们在升国旗(通讯员 许鹏举 摄)
感恩就像军人与国家
第一堂课“国家”,孩子们端坐在课桌前,双眼充满了懵懂与好奇。首先孩子们来了一场“知识大比拼”,“国家是什么呀?”,支教队员向孩子们提问。“国家是一群人”,“国家是组织形式来组织的社会”,“国家是家”,孩子们脱口而出。
支教队员讲述了国家的起源,支教队员解释说“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共同体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在支教队员的带领下,孩子们陆续对军人、军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孩子们在答辩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理解与其他孩子进行辩解与讨论。答辩赛结束后,“军人为什么要保护祖国呀?”,支教队员向孩子们提问。“因为感恩”,“因为爱”,“因为祖国是母亲”,孩子们纷纷发言。支教队员对问题进一步讲解。辩论赛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提高孩子们理智思考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在认真的听支教队员讲解(通讯员 许鹏举 摄)
感恩就像孩子与父母
支教队员利用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孩子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旋律,生活中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首先要感激的便是父母。
支教队员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古诗中的“孝”,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唤醒孩子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和感激。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理解,引导孩子们知礼行孝,时时不忘父母恩。
孩子在吟诵《游子吟》(通讯员 许鹏举 摄)
感恩就像学生与老师
师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师者,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一个心灵触动另一个心灵,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路人。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 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 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支教队员谆谆教导着孩子们。
孩子们在和支教队员打招呼(通讯员 许鹏举 摄)
青岛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青青草原,情暖济宁”赴济宁实践服务团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旨在以缤纷多彩的体验活动,唤醒南蒋学子的感恩情怀。队长王小康表示,这不仅为孩子们抒发感恩之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更让感恩走进课堂,让孩子们知足惜福,懂得感恩,以感恩之心,伴成长同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50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