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永远比不上小桥流水人家
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柔软的心尖上,刺不进去拔不出来。”留守儿童的存在是中国当下普遍的现象,父母为了生存、为了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出国打拼,而入学、户口等诸多现实问题强行让他们的孩子留守家乡。鹿城区七都作为浙南著名的侨乡,几乎“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岛上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出国打拼事业,徒留长辈与孩子在家。
现在的七都,有很多光鲜亮丽的别墅、大楼,到处欣欣向荣的样子。但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难掩它本质上的落寞与冷清——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年轻人背井离乡用几十年的心血换来一辆车、一栋房,每一分繁华的背后都有一个个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的父母,是一个个几乎没有被父母牵过手的孩子。
可曾想过为孩子们赚钱买别墅的父母能否为他们的幸福买单。在留守儿童的内心,是多么期望父母能够陪伴自己。爷爷奶奶只能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却无法提供内心的沟通。大班的茜茜曾告诉我们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难以倾述、诉说内心的秘密。她的爷爷奶奶只能讲温州话,听不懂普通话。平日里他们沟通都是一半温州话,一半肢体语言。久而久之,茜茜变得不爱说话,性格也越发变得内向。甚至她与小猫说的话都要比跟爷爷奶奶说的话还要多。这种空间距离逐渐会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爷爷奶奶急在心里,却无可奈何。
总有人问:你想爸爸妈妈吗?一些孩子会倔强的回答:“不想。”为了证明自己,还不忘加一句:“一点也不想”。而另一些孩子则会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后,憋出“想”一个字。明明就属于第二种孩子——一次让孩子们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明明趴在桌子上, 40分钟的时间他都只是握着笔。最后,明明在纸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下 “爸爸妈妈,我想您们了!”这句触动人心的话。这时,所有的思念与期望都浓缩在了这句言简意赅的话中。其实,“想”与“不想”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痛,可惜没人会懂。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孩子们内心的一道伤疤。孩子们守住自己心中的渴望,他们的心是孤独的。当他们感到伤心时就会一个人躲在被子里痛哭流涕,或是默默地抹眼泪。表面他们都很坚强, 表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承受力,可事实上他们的心比谁的都要脆弱。留守儿童没有童年的无邪,却有着早熟的惆怅。他们的眼睛空洞中带着恳求,孤独中带着希望,无助中透出渴望。每天他们在睡梦中渴望,在清晨的泪水中醒来,却还是要笑嘻嘻地对自己说“不久爸爸妈妈就会回来,我要继续努力哟!”
有一些孤单寂寞,我们可能难以体会。就像独自呆在家里的留守儿童,隔着山水迢遥,唯有手机、视频相伴。此时若能有一个声音在耳畔鼓励前行,对于从小承受着命运之重的他们,应是莫大的慰藉。也许我们不能为所有孩子做所有的事,但是在能力范围之内,为他们发声,为他们送去一段关怀,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麦田里的守望者》说到:“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也需一次“理解的目光”,就能让留守儿童感到生命的暖意。
然而父母背景离乡是既定的事实,留守儿童能做的是让自己强大起来,不被羁绊拖住。也许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也怨恨他们的父母,等他们慢慢长大也就明白了,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孩子。父母出国也不是去享受生活,那些出去的的父母,只是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留守儿童只是在内心小小的一块地方期盼着:父母能够早日回家。就算家徒四壁,也好过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别墅房间不知所措。在留守儿童的心里,高楼大厦永远比不上小桥流水人家。
或许我们给他们带来的只是微光,但就像那首歌唱的“就让我是一道微光,能让你拥有灿烂的锋芒。在寂寞的时分,无论飞向何方我也会绽放,给你无限微光。”我们要用心感化留守儿童,用爱铸成一汪清泉滋润他们脆弱的心。希望所有活在黑暗、孤独里的孩子,都能仰望星空,看见那点微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45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