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问题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行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2019年7月16日,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一行走进南充阆中博树回族乡清真村和跑道子村,以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留守儿童家庭沟通和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调研开始之前,通过对实践主题的思考,综合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年龄问题及理解能力,我们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调研问卷,通过联系当地村主任、队长,我们提前对调研地点进行了踩点,为入户调研做好了准备工作。
图一:小女孩收到礼物的开心样子 通讯员 曾婧 摄
在团委书记谢春妮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村貌有些破旧偏远的回族乡跑道子村,他们发现跑道子村的大部分土地承包给别人,而大部分年轻且拥有劳动力的人去往外地打工,因此乡村里只剩下老年人和孩子,这印入眼前的景象告诉队员们,这里的孩子需要得到文化的滋养和社会的帮助,那一刻让志愿者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肩上所承受的社会责任。
图二:孩子向队员诉说想念父母 通讯员 曾婧 摄
在村主任陈光全的推荐和引导下,实践队走进一家贾姓留守儿童家庭,一踏进门,眼前的一幕让每位队员感到丝丝心酸和内心震撼。一间小房间里,两位70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其两个孙女儿四人生活在这里,做饭、吃饭、学习和睡觉都是在这个狭小、阴暗的环境中完成。看到有陌生人来访,老奶奶非常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屋里,刚读三年级的小女孩用惊喜的眼神一直凝望着大家,让每位队员感受到一种亲切、一种感叹。据老奶奶介绍,从大孙女刚出生,孩子的爸爸妈妈为了挣钱养家,就外出广州进厂打工了,大孙女和二孙女出生都不到一个月就断奶了。由于自己不识字,没有办法给予两个孩子一些指导和教育。在老奶奶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奈和对孩子们教育问题的自责。
图三:留守儿童一家四口吃饭的温馨场景 通讯员 曾婧 摄
“我们村上小孩子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孩子家长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里,都是由孩子爷爷奶奶带大,地理原因孩子只能在乡上读书,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送孩子读书,大一点孩子独自走一小时路程读书,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安全问题上,一直困扰着我们”,陈主任深情地说道。
图四:村民讲述孩子上学路途很远 通讯员 曾婧 摄
听完陈主任充满了无奈心情和渴望改变现状的细致介绍后,队员们表达了就关注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的想法。“我们是师范学校的大学生,非常希望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我们非常愿意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快快成长”,实践队队员邓燕霞表达了同学们的想法。
图五:实践队员为小女孩梳头发 通讯员 曾婧 摄
在队员们给孩子送上小礼品是,可由于性格原因,孩子大多数都躲避着镜头,表现的很不好意思。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陌生人,还是被队员们吓到了,在队员们尝试着和他聊天时,他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志愿者们安慰无果,瞬时无措,老爷爷听到哭声,好好劝哄,安慰孩子,小朋友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开始乖乖的跟在了女队员们身边,听着大哥哥大姐姐讲好看的动画片故事,拿着喜欢的拼图对着队员们说:“哥哥姐姐们,我带你们去看我得到的奖状。”“我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好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得了好多奖状,我很努力,你们幸苦了,我好想你们”孩子的那一句句想爸爸妈妈的字句,触动每一位队员内心深处的真情,孩子的那份开心,那一面笑容就是队员们今天最大的收获。
图六:队员尝试与内向留守儿童沟通 通讯员 曾婧 摄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随着乡村地区大量农民工进城服务,留守儿童与家庭成员关系和心理健康现状的问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方向。孩子们在没有父母亲陪伴的情况下,在生活和学习中都面临着更多不能自行解决的难题,造成他们时常感到孤独的情绪。
图七:留守家庭与队员合影告别 通讯员 曾婧 摄
西华师大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们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从思想、道德、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辅导,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做一个学习优秀、思想上进、品德良好的少年、青少年学生,为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涂上一笔彩色的痕迹。希望父母亲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社会能够把更多真切的关怀注入他们心间,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2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