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事,有无间。几回悟道紫阳仙。今朝驾雾勾青地,何日相逢再论禅。”这是何林辉学长《鹧鸪天》中的诗句,字里行间里透露着诗者的洒脱,读书、行路,仿佛就是学长人生经历的全部写照。
(摄影:陈昱昕)
近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采访了我校80届优秀校友何林辉。何林辉学长1980年毕业于台州师专中文专业,曾任临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地方文史和唐宋诗词研究者,对台州府城文化情有独钟。著有《禾睦山房集》。
初次相见,何林辉学长就如一位慈祥的长辈,他热情地与我们交流,询问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在热络的气氛里我们逐渐放下心来,融入谈话之中。也许是书籍的滋养,学长的谈吐之间尽显文雅,仿若口吻生花。
(摄影:陈昱昕)
回顾自己的人生,学长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读书、工作经历。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应届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农兵、自由职业者、待业青年等纷纷参加高考,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学长通过考试,穿着工装、骑着自行车就读于台州师专。
遥想校园生活,学长表示,当时的学习环境特别艰苦。一开始教室是围墙边的小平房,两次搬迁才有了教学楼与阶梯教室。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格外努力,教师们用蜡纸、“钢”笔一字一字地刻写讲义,尽其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除了上课,几乎99%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1980年,学长毕业留校。1984年,教育部为解决新建高校青年教师学历问题,首次在全国选择12所高校开办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助教进修班,文科就山东大学一所试点。学长顺利考取了山东大学中文系“宋元明清文学助教进修班“。全脱产的一年时间里,学长以校为家,空余时间都钻在山大图书馆古籍部。学长曾在他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散文中回忆到:“在此读书,我有一种诚惶诚恐、大气不敢喘的感觉,于是,只带耳朵、眼睛、钢笔、笔记,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知识…….我经常是带着馒头和开水,反锁在图书馆古籍部抄阅。”
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学长由衷地赞美现在的台州学院,尤其是师资力量和图书设备。他说现在这一代大学生,就像是泡在幸福的蜜罐里面。他一再嘱咐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有机会多听讲座,多待图书馆。专业不等于职业,知识面广是大有好处的,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头脑中就会爆发灵感,产生风暴。
(摄影:胡亮)
1992年,学长从学校转到行政机关。但他一直都没放下手中的笔,只不过写的东西从以前的论文、教案、读书笔记,转型到公文、调查报告等。他说,越接触社会,接触老百姓,就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因此,业余时间以读书为乐,以行走各地为乐。
24年机关生活,学长最深刻的体会便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非常重要,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掌握知识要化为实践本领,这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学长再三嘱咐,趁正年轻,要多读书,多跟社会实践接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
最后,学长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人生箴言。他说在写作上是没有诀窍的,题材要选生活中熟悉的人与事,不要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有感觉、有冲动就可动笔。好的文章往往是在你思绪泉涌的时候产生的,不过,深思熟虑以后也可以推敲出好文章。写作没有统一的范式,好文章也没有标准答案。一般来说,做学问需要在大量收集资料以后,经过反复的比较才行文,但是也有饱读诗书以后一气呵成的。
而对于在校生的我们而言,学长表示大学四年是打基础的时期,要珍惜每分每秒,学用结合。人文专业的同学更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学叫我们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提高生命的质量;佛学让我们慈悲为怀,多做好事、善事,平等待人,平常心处世;道家要我们珍惜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这三者很难分得开,尤其在台州,和合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融合了三者。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听从心的召唤,无问东西,实现自己的初心。正如学长所说,人生的路很长,会有各种各样意料不到、把握不了的人和事情出现,但是我们要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做一个能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好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学长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温润言语间使我们获益匪浅。也许人生经历千千万万各有不同,但知识的积淀是无可或缺的,时不可惜,机不再来,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都应该在该奋斗的青春年华里多读书、多实践、多积累,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其中,为以后的人生书写更多的可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