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3时,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就面塑文化在民主路上进行了相关的现场调查。团队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对民主路里一家面塑店的艺人进行调查。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首先我们调查的是这家店的主人,她说她的女儿也会面塑,但由于现在时代的发展,面塑并非主流,因而少有人来光顾她的店。当她向我们介绍架子上她的作品是,可以看出她眼中的热爱。接着我们调查了在这边学习的一个小姑娘,她说她是因为喜欢所以自己想来学的,正好也能学成一门新的手艺,说完她又开始了手里的工作。调查完后,这家店的主人邀请我们一起来做面塑,我们便跟着她开始学习了,我们所有人围着桌子,阿姨很热心地教我们,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面塑的乐趣与藏于其中的艺术。
如今,面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调查,让更多的人对此有所了解,让非遗重新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张佳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1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