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践行“探寻最美非遗,致敬最诚匠心”的想法,增强大学生对于隐藏于身边的最美非遗的感知与认识,化工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纸塑有缘,为村相连实践团”前往距离徐州不远的邳州去寻找隐匿于官湖镇传承了五百年的纸塑狮子头技艺。
根据相关资料及视频,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邳州纸塑狮子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邳州及周边接壤的苏、鲁、豫、皖等地区。明清《邳州志》也曾记载邳州民间狮子头的演出盛况:“喜日赛会,敲锣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蹴鞠之戏,治荣妖服,游演洲闾”,可见明清时期纸塑狮子头就已经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现已经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队的探寻就此展开。
7月12日早上,团员们搭乘火车转乘公交,来到居住于官湖镇的石荣圣先生及其妻子刘印琳家中,石荣圣一家是苏北纸塑狮子头唯一的一家作坊,石荣圣先生是国家级邳州纸塑狮子头的第六代传承人而其妻子刘印琳女士是省级邳州纸塑狮子头的传承人。12日上午,由刘印琳师傅先向我们对邳州纸塑狮子头进行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介绍,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邳州纸塑狮子头制作繁杂,需要雕模具纸塑模型、扎制勒边、涂底粉、调色绘画、扎须装饰、涂漆加固等10余道工序,纸塑狮子头还有公母之分、老幼之别,可制作8种大小不同型号的狮子头。在介绍中实践团成员提出疑问:邳州纸塑狮子头与南方舞狮的狮子头有何不同?石荣圣先生解释道,邳州纸塑狮子头的造型夸张优美,形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用色如传统木板年画,描绘似戏剧中的脸谱,独具北狮粗犷霸气的艺术风格与南狮的文秀细腻有很大不同。12日下午实践团的成员参观了大小不同的几种狮子头模型,其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在糊牛皮纸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一层糊好晾晒再进行下一层的糊制,脱模更是失败率极高,在前期糊的过程中稍有急躁都会导致脱模的失败;接下来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在石荣圣先生弟子的练习室看见了如何给狮子头涂底粉、调色绘画,在此过程中也是纯手工,中间必须有耐心一笔一笔上色并且等它完全晾晒好再进行一层的绘画。在这一天中实践团的成员们认识到制作一个纸塑狮子头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细心还有耐心。13日,实践团成员分成三组分别跟随石荣圣师傅、刘印琳师傅及其弟子学习裱糊、扎制、绘画三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实践团的成员们意识到制作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背后是数十载的重复与坚守,在时光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适应随时代变迁的审美看法。
14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继承邳州纸塑狮子头需要真正热爱它对它有兴趣有耐心的人来,大多数人只是惊讶于其纯手工的技艺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外观,并不是真的将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实践团的成员曾经问过石荣圣先生这样的问题:您认为纸塑狮子头在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存在?石荣圣先生想了想慢慢回答道,我每天下午的时间都是它的。
此次探寻活动使实践团的成员们意识到非遗传统文化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与我们身边的可能并不显眼的地方,可能就是摆在家中的室内装饰,也可能是某次的纪念品、旅游品。实践团的成员们更是对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向前赶路,不忘回头望,并非恋旧,而是因为这些‘非遗’留存着先人的智慧,记录着中华民族文明史,也凝结着中国人共有感情。”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千年风物,万种风情,时时刻刻,应念念不忘。化工学院文化艺术中心实践团相信一个人越熟稔优秀传统文化,就会越由热爱之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91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