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以南,巴山之北,绿林合抱,汉江孕养,这里是“中国硒谷”,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陕西省安康市。7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陕南富硒区调研服务队”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进行调研,旨在调查该地区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硒资源分布情况,并为后续实验采集样品。
(团队合影)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减缓人体细胞衰老,降低多种癌症发生率等功效。安康市紫阳县,因富蓄硒资源而得名“硒谷之乡”,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阻滞,因此该地政府试图通过开发富硒产品拉动经济,摆脱贫困。然而该地硒资源分布成点状,各富硒带土壤中硒元素价态及含量未知,植物吸收硒元素效率不同,导致富硒产品含硒量及品质参差不齐,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故本次“赴陕南富硒区调研服务队”前往紫阳县实地调查,采集样品,收集采样点数据,这是硒资源调研和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为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队伍在出发前已联系当地人员对路线进行了勘察和规划。
一路颠簸,旅途劳顿,车终于停在了闹热天然补硒度假村的入口处。下了车,队员们即发现置身于绿色山间,浸泡在这周遭的悠然空气中,自然的宁静沁透人心,顿感惬意。这是一场生态之行,而任务也十分艰巨。稍作休息后,队员们不再停留,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采样工作。
来到村中,队员们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在向某户居民交谈了解该地硒资源现状后,队员们采集了该居民家中的井水水样。接着,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山上玉米地。在采集玉米样本的过程中,队员们分工明确,几人先拔玉米,高高大大的玉米让队员们着实费力,但没有谁轻言劳累;随后,第一组人开始清除玉米根部的泥土,剪下根部,再由第二组人剪下玉米棒,玉米叶,玉米茎,分别装入带有标记的样本袋中。一个接一个的采样点,团队的任务安排十分紧凑,工作既要体力又要耐力,但队员们表示乐在其中。
(采集土壤样品)
(采集植物样品)
完成了对高中低三个富硒区的样品采集工作后,队伍带着样品来到中国富硒研究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览馆,深入了解了安康市与硒资源的深厚缘结,该地区305万人民渴望以硒振业、以硒兴城的强烈愿望,明白了硒产品的开发是安康市十个贫困区县脱贫攻坚的希望,这份希望是天赐的禀赋,自然的恩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原材料。这次参观让劳累一天的队员们对自己正在从事的项目更为坚定,我们的努力是一滴水,它将滴入安康市这2.35万平方公里经济振兴的大江大河中,而这条江河汇入精准脱贫,涌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坚持,贡献力量!
(参观中国富硒研究所)
最后,老师们带领队员们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了晾晒处理,忙碌的一天也结束了。天色渐渐暗淡,但队员们的心中却萌生出一颗火苗,它叫“硒”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85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