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展示当地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以“耀古,烁今”为主线,运用实体、文物、图片、雕塑和现代化媒体技术生动立体展现了宜州大地两千多年来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和深厚人文底蕴。7月18日,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建功新时代,青春金城江”国情社情观察团便来到了这里探寻宜州山歌文化的起源,了解宜州的文化发展历程,感受其民俗文化魅力,以便更好地读懂这个位于八桂大地的“长寿之乡”。
据了解,宜州博物馆占地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藏品达1000余件,其中,东汉时期冷水冲型铜鼓、唐代刘三姐歌谣文化相关藏品、北宋黄庭坚书法墨迹及拓片、清嘉庆帝御赐寿星蓝祥诗碑及御匾等是馆内藏品的代表。博物馆中展示着河池出土的三大类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东汉冷水冲型铜鼓和麻江型铜鼓,三面铜鼓制作精美纹饰图案丰富,对研究金城江流域的历史、民俗和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宜州除了传统体育活动舞狮子上刀山、打火球和过火海之外,当地的传统习俗也多种多样,有抄歌书、赶歌圩、壮汉婚俗、对山歌和抛绣球等。在习俗方面,宜州壮族在农历的每个月里几乎都有节日,社日和三月三就最为具有代表性。据史料记载,宜州在古代还实施了土司制度。
实践团成员叶燕栋同学在馆内的《民俗壮风汉韵》展厅中驻足最久,他说:“通过对这些文化历史的了解,让我明白了造就宜州人民豪放豁达,热情好客性格的根源所在。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思维在不断进步,与生活做抗争,慢慢地适应生活环境并且创造出了专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
有人说,“要想在最少的时间内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并且读懂她,最好的办法是走进她的博物馆”这句话应该要被改写。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能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和体验,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两者并不等同。我们了解宜州的民俗文化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希望通过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看到当地人的精神支柱,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激扬更多社会正能量,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8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发挥学科专业……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调研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措施和成果,了解扶贫工作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作用,践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赴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精准扶贫调研暑期……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安康市碧水保卫战2020年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受安康市环保局、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委托,西建大环境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九县一……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习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全面了解榆林市农村水环境现状,协助推进落实榆林市农村……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应达到至少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金鹏康教授团队受陕西省安康市……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解秦岭子午峪保护站植物的生长状况,观察绿地面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峪保护站进行了护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团队步入秦岭子午峪保护站时便听……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梦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延安市历史成就观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0年8月3日,远离纷杂浮躁的城市,前往红色圣地延安开展历史成就暑期社会……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更好的了解社会,丰富暑期活动,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学校的要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历史成就观察暑期社会实……
环境学院团委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