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宣城7月17日电(通讯员 张顺)
说起大包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一夜跨过温饱线的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在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率先进入了农村改革。此次,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系赴小岗村积蕴复兴中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去了解当年的点点滴滴。
7月15日早晨,调研队前往大包干纪念馆进行参观,在这里,讲解员将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诉说了冒死按下红手印的沉重、分田到户的忐忑、获得大丰收的喜悦。五味杂陈中,当年往事历历在目。
图为讲解员认真细致讲解
大包干纪念馆共分为溯源、抉择、巨变、崛起、关爱五个部分。讲解员介绍,“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使得小岗村乃至整个国家陷入饥荒、贫困,大包干正式出现在党和国家迫切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之时,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签下那份生死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纪念馆内塑造别具匠心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蜡像,行走在其中,仿佛窥见了当年农民的饥饿、大包干带头人改变现状的决心。
图为调研队队员于馆内参观
随后,调研队去采访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老人,老人年近耄耋,依旧精神矍铄,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来也是毫不含糊。老人回忆道,当年大包干是披着集体的名义干的,自然灾害饿死了村里六十几个人,为了摆脱被饿死的命运,大伙儿不得不另谋出路。大包干促使村民填饱了肚子,也算是一个促使小岗村发展农业的契机,如今村里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养殖业为主,村里对未来的规划也主要是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智慧农业。老人最后希望小岗村能够适当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在外拼搏的子女能够回家就业。
图为严金昌老人与调研队队员亲切攀谈
图为调研队队员与严金昌老人合影
40 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的脚步依旧还在向前迈进,大包干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之间传承,从未断绝。正如习总书记在视察小岗村时所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的发展建设依旧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的贫富差距,主要集中在农村收入和城市收入的差距之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始的农村,应当秉持小岗精神中敢于创造、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将农村建设成为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图/张顺 文/何沐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7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