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枯燥为意趣,共创趣味课堂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市科普基地“青春飞扬.逐梦燕乡”志愿服务队三下乡“智趣”课堂系列活动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19年7月19日上午10:00,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市科普基地“青春飞扬·逐梦燕乡”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带领下,燕窝镇的同学们向数学发起了挑战。此节课志愿者小老师们本着“紧扣教材、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的原则,力图将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更具知识性、实践性 、趣味性”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枯燥为意趣,化深奥为平易,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变他们对数学的传统刻板印象。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动力,对知识点的清晰认识以及准确把握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课堂开始,志愿者老师便向大家提出问题“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四边形的呢?”以此来引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将事前准备好的四边形图形发到同学们手中,让同学们自己为其涂上喜欢的颜色,通过实际动手参与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同学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为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志愿者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了课堂做笔记的重要性。在老师兼顾趣味性与严谨性的教学方式下,同学们聚精会神,或伏案疾书,或若有所思,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检验教学的成果,强化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程后半段志愿者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举一反三”式的游戏-“走出迷宫”。游戏要求同学们判断所给表格中的图形,只有形状为四边形的图形的才能组成正确路线,走出迷宫。一听到要做游戏,同学们瞬间热情高涨。在老师的安排下,每三人一组,共十组同学同时进行比赛。大家各自判断表格中的图形形状,并通过对照笔记来检验答案,最终每一个队伍都成功走出迷宫,顺利完成了这次游戏挑战。
数学不只是训练人的计算能力,还在于影响人的人格品质、提高思维素质。此次数学课堂,志愿者除了教给同学们数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伍芳慧
摄影:廖红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6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